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戈壁滩上的技术尖兵 ——记沙雅供电公司员工胡奎

  2009-08-21

胡奎,男,汉族,1981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现任新疆沙雅供电公司安生部主任。

5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胡奎义无反顾地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新疆,扎根在戈壁滩上,驻足于塔里木河畔。5年间,戈壁上的风沙磨砺了他的韧性。他立足岗位,学用结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新求变,用一项项技术革新和实用发明为降本增效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胡奎的座右铭。初到新疆沙雅供电公司时,胡奎被分配到电气试验班。当他发现理论知识不足时,便买回大量有关电气试验的书籍,一头钻了进去,如饥似渴地啃了起来。同事们常常这样评价他:胡奎肯学爱钻,对不懂的问题从来不放过,每个问题都要搞清楚才肯放手。在胡奎的宿舍里,几乎是清一色的电力专业书籍和资料,每一本都被他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

2005年,沙雅供电公司组建集控中心,胡奎跟着阿克苏电力公司的专业人员,从设计到设备安装、调试,忙忙碌碌,常常忘了吃饭。正是凭着这股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很快掌握了继电保护、通信、远动等方面的知识,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沙雅供电公司鼓励员工开展QC项目创新。作为企业的技术“排头兵”,胡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他留意到由于新疆地区风沙大、昼夜温差大,绝缘子部件的金属特性易发生变化,造成绝缘子松动甚至脱落,每年因为10千伏针式绝缘子螺帽松动需要停电消缺多次。尽管消缺所需时间不长,但是每次从停电到送电,前前后后加起来需要1个多小时,因此,他开始琢磨能不能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开展此项作业。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每次签完工作票,他都跟施工队的人员到现场,观看作业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办法。经过反复的观察,他开始动手研制一种新型工具。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他跑遍了全县所有的电器门市部,一次又一次,从下班一直逛到晚上12点,终于找到了可以做活动接头的螺丝头。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做实验,那一阵子,80多公斤的他一下子瘦了不少。同事们每天都要督促他回家睡觉,纷纷议论说:“这小伙子疯了,不喊他睡觉,就不知道回家。”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回报,经过3个多月的数百次试验,胡奎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材料,并成功做成了第一件样品。为了检验实用性,每次停电,他都带上自己的新发明,开展现场试验。经过20多次的试验和不断完善,样品终于成熟。所有针式绝缘子松动均可以带电操作,每条10千伏线路带电消缺就可以避免电量损失1万千瓦时左右,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元,全年下来可为企业减少损失16.275万元。

2008年,胡奎迎来了收获的一年,他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带电紧固10千伏针式绝缘子实用效果十分明显。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阿克苏全地区进行推广,胡奎因此获得新疆电力公司2008年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胡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员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内涵。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标签:沙雅供电公司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