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河阳输变电工程属2009年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是玉溪市政府和省电网公司合作推进的重点电网建设工程,自8月7日项目开工以来,全体参建人员克服工期短、任务重、设备物资供运紧张等不利因素,发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仅用137天就完成了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订货、电气安装调试、竣工投运等工作,实现项目建成投运。110kV河阳变的建设者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改写了玉溪电网建设史上的新纪录,树立了工程建设速度的新标杆,他们是普通的电力建设者,更是玉溪速度的创造者。
王力宏:进度、质量和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项目承建单位───玉溪恒力建安工程有限公司的副经理,王力宏在接到工程建设任务后就扎根建设工地,并用最短的时间便组织起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进驻施工现场,仅用三天时间,就把山坡地变成了平地。为全面加快工程进度,王力宏还采取科学调度、合理安排项目施工的方法,在确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为工程提前竣工投运打下照实基础。
在项目方面,启用交叉作业的方式,同时推进土建及设备安装工程;在安全方面,以项目部安全员为主,以各个施工点安全员为基础,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监督网,全面保证施工安全;在质量控制方面,严格把好进站材料质量关,确保没有任何一种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在设备调试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只要设备进场,调试人员就全程指导进行安装,并及时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调试到位。
朱磊:少气老成的络腮胡
作为110kV河阳输变电工程的项目经理,28岁的朱磊总给人以大器早成的印象,一脸的络腮胡让他少了几份同龄人特有的稚气,多了几份沉稳与睿智,自担任110kV河阳变的项目经理起,他就留起了胡子,并发誓项目工程不完工就不修边幅。朱磊深知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担子是何等艰巨,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没有退却,而是将原来承担的其他项目和工作全部移交给其他同事,全身心地投入110kV河阳变施工现场,就连远在辽宁的叔叔一家回来过中秋节,也没能回去相聚片刻。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朱磊主动与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努力为项目工程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并共同克服种种困难,联动推进工程建设。年轻的朱磊是执着的,在基础开挖的过程中,白天挖好的基坑被晚上一场暴雨所带来的泥土填满,第二天他们又重新进行施工,没想到当天晚上又是一场暴雨,所有努力又都白费了,第三天,所有的建设者又都投入到紧张的施工过程中,就是通过这样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并最终于12月22日正式竣工投产。
李刚:抓工期更抓安全
110千伏河阳变施工方安监部主任李刚表示,从项目建设开始,各方都将安全生产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针对项目工期短、任务重、交叉作业多等实际问题,在安全生产上进行了5项创新。第一,由业主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共同成立项目建设安全委员会,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涉及重要工程和危险作业时,要求项目各方主要人员必须现场协调指挥;第二,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大家在完成各自职责的同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职责范围,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受监督;第三,实行人性化管理,每天项目负责人都要提醒施工人员风险所在,对轻微规章行为实行“首违不罚”,只进行提醒和说服教育,牢固树立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的理念;第四,创办安全生产黑板报,将普遍性存的注意事项和特殊事项以警示语的写在黑板上,做到安全事项人人知晓、安全措施人人会用;第五,对土建施工队伍中存在的部份临时性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除签署合同、安全协议书和安全承诺书外,还不断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现场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在实处。
李熙:我参与了奇迹的创造
在项目建成投运后,李熙自豪地说道:“2009年12月22日,是每一个恒立建安人都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日子,137天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了!”回顾这137天的日日夜夜,有汗水,有喜悦,更多的是感慨,137天前,李熙站在空荡荡的施工现场,觉得四个多月建起一座变电站,还要投产,那将会是怎样的奇迹?137天后,当李熙再次站在工程项目部门口,凝望着夜幕下的110kV河阳变在灯光映照下是那么的璀璨夺目。作为资料员的李熙,暗暗发誓要把每一份资料都做好、做全,绝不给110kV河阳变拖后腿,随着工程的不断深入,资料的收集工作也进入了高潮,每天都有众多的产品合格证和设备说明书都要做整理和分类,需报审的材料还要向监理报审,常常为做好一份资料而工作到深夜。但李熙始终坚信奇迹是可以创造的,只要我们众志诚诚、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徐士林:我们做到了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
110kV河阳输变电工程线路总长11.8Km,全线建有29基铁塔,采用双回线路架设。线路技术负责人徐士林告诉记者,由于线路架设地段山高、坡陡、箐深,交通极为不便,给材料运输带来诸多困难,为此,他们一方面对这些路段进行修复和清理,一方面请来马帮,用20多匹马驮运塔材、水泥和沙石料,运量每天高达7吨以上,为加快工程进度打下良好基础。徐士林自豪地说:“不管工程难度有多大,我们都做到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用实际行动创造玉溪电网建设的奇迹。”当记者问及家人是否支持他的工作时,徐师傅有些哽咽地说道,一年多没有休息了,家里的事几乎管不了,还好家人都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
陈雪芳:我们是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
刚刚工作一年多的陈雪芳有幸参加了110kV河阳变的建设,年轻的她曾因过度疲劳而晕倒在工地上,但让她感受最深的是,尽管工期紧、任务重、天气冷,但是每一个建设者都任劳任怨、毫无怨言地努力工作,并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迎难而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不分彼此、共同商讨、共同解决。就在工程建设的最后阶段,二次接线工作尚未完成,一次安装工作工作量相对少了一些,一次人员就全力帮忙协助二次接线工作,无论放电缆,做电缆头,做接地线等,看有什么都尽力做好,积极配合做好每一项工作。陈雪芳说现在的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和提高,是这个团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感染了自己,这种精神还将影响和伴随自己的一生。
瞿绍贵:努力解决一切困难
“自从接到工程任务,就没有回家的打算,国庆、中秋不能回家很正常,家人也能理解。”这是瞿绍贵曾经对记者说过的一翻话。作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瞿绍贵去解决,在基建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土建基础超深程度远远超出设计预想,特别是在110kV河阳变站址的西北方的回填区,打夯深度在4米以上才能到达本土层,与预期的1.6米超出不少,于是他们采取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合理施工等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延误。对设计图纸偏差、设备供运滞后等问题,瞿绍贵他们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标签:电力,电力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