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北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乌蒙山深处,他用孺子牛一样的精神编织着青春的梦想,书写着一片难以割舍的乌蒙电力情。他就是贵州毕节赫章供电局可乐供电所副所长陈凯。
2009年6月,赫章供电局一纸调令,将工作业绩突出的陈凯调任可乐供电所副所长,主抓经营管理工作。得知自己被评选为贵州电网公司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的消息,已经是10月份了,此时他在新的岗位上忘我工作,4个多月没有回过一趟家,眼望可乐供电所管辖的6个乡镇综合线损从以前的24%以上降到现在的15%以下,他感到无比的欣慰,验证了他不愧为工作上的一把好手。而在这之前,在他担任铁匠供电所副所长的8个年头里,创下了供电所无安全事故、综合线损率始终保持在8%以下的领先水平。
这个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农家孩子,在走上农电工岗位的17个春秋里,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信念,坚持潜心苦学苦练,终于成长为贵州电网农电战线的一名标兵,成长为贵州电网农电工和青年员工的杰出代表。2006年,陈凯的人生发生了根本转折,他犹如一匹冲劲十足的黑马,勇战沙场,先后摘取了贵州省供电行业技能比武冠军、贵州省技术能手、贵州优秀农民工、贵州电力系统优秀农民工、贵州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赫章供电局十佳员工等多项殊荣,被称作“乌蒙骄子”、“牛劲铁人”,事迹被广为传播。
隆冬时节,难得回家一趟的陈凯终于回了一趟县城的新家,妻儿的热情让他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又让他对妻儿心存愧疚。在家中,他是不合格的丈夫、不称职的父亲。2003年到2005年,肩负农村电网改造重任的他回家不足10次,但贤惠的妻子余东萍为了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工作,主动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心孝敬父母、培育孩子,从未让他操过心。 就连农村老家修建房屋、县城住房装修,都是妻子一手操办完成的,资金投入主要靠妻子多年的小生意积蓄,陈凯没有多大的添补。妻儿的理解和支持,为他继续干好农电事业增添了无尽的动力。
陈凯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他长期的勤学苦练和单位领导对他的信任。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他就立志要用最好的本领、最出色的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农村电工。工作之余,他总要在供电所里挑灯苦学一阵子,常常凌晨一两点钟都没有入睡,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吮吸知识的甘露,勤学好问、勤于实践、刨根问底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于是电工技术知识一点点地渗透到了他的大脑和心间。学习成了陈凯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无论工作再苦再忙,都要抽出时间看书学习,时常字斟句酌反复思考,他爱不释手的一本《农村电工必读》,几乎每一页都留下了经年累月的痕迹,泛黄的书页上画满了圈圈、点点和红、蓝线条,很多书籍已经被他啃读得滚瓜烂熟。
凡是和陈凯工作过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工作起来有股不服输的牛劲,是一个打不垮的铁人。农网改造期间,光鞋子他就穿烂了27双,他还自主开发了一套工程结算软件,为单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了结算工作的如期完成。在一次杆塔编号任务中,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5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中,仅用了一天一夜就将一百多基杆塔编号全部编完,工程监督人员对此惊叹不已,称他是一个牛劲十足的铁人。在2008年初雪凝灾害袭击电网期间,身为共产党员的陈凯像一支承载着特殊使命的令箭,带领着他的弟兄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锋在冰天雪地的村村寨寨,将700余根电杆、10多吨导线、金具肩挑背扛地运到受灾现场,及时组织抢险,在全县供电告急的情况下,铁匠供电所所辖乡镇始终保持着村村通电,创造了抗冰保电的奇迹,铁匠供电所因此被贵州电网公司授予“优秀青年突击队”称号,陈凯也被评为贵州电网公司“抗冰保电优秀青年”。
在工作中陈凯积累了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他一点也不保守,喜欢将学到的精湛技艺传授他人。在他的悉心指点下,赫章供电局一名农电工在2008年贵州省农网配电营业工技能大比武中小试牛刀,一举夺得第三名。陈凯的价值还更多地体现在他对农电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中,他研究的《农村供电所线损率偏高原因及对策》等3项成果被推广应用,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830余万元。撰写的《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抗冰灾技术方案》被采用推广。
标签:陈凯,毕节赫章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