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仙游县中北部的偏远山区,常年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确保当地供电安全可靠的同时,还要经常“客串”起各种各样的角色,力所能及地为深山群众的生产生活多提供一些便利,多贡献一点力量。他们,就是仙游供电公司社硎供电所党员服务队。
1月28日一早,山区的霜雾还未消散,尤为寒冷。社硎供电所辖区的社硎、书峰、菜溪三个乡更是山路难行,村落分散且路途遥远,笔者跟随社硎供电党员服务队一起,耳闻目睹了他们情系山区群众的点点滴滴。
一份责任 激活万亩茶油产业
走进拥有茶油基地2.3万亩的“茶油之乡”菜溪乡,映入眼帘是漫山遍野的茶油树。时值茶油收获季节,榨油机运作的声音不绝于耳,阵阵油香弥漫在空气中。供电党员服务队来到当地茶油大户岳毓清的加工厂中检修线路和榨油机。
茶油是菜溪乡的特色农业,2000年起茶油市场日益走俏,但是在2007年之前菜溪乡却仍然是一个实打实的贫困乡。“我们的茶油品质上乘,可是在2007年之前由于电压等级较低,无法满足电能榨油机的负荷,茶油农都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榨油技术,全乡茶油年产量仅有90吨,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岳毓清说,社硎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得知茶油产业遇到“供电瓶颈”后,在乡政府没有提出电压改造申请的情况下,主动向上争取资金,新增变压器4台,增容变压器2台,解决了低电压问题。稳定可靠的电能激活了菜溪乡茶油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菜溪乡年产茶油220吨,年产值1126万元,人均产值1300元。
在岳毓清的茶油加工厂中,晶莹剔透、金灿灿的茶油从输油管里慢慢滴出。四溢的油香中,岳毓清为笔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社硎供电党员服务队让菜溪乡600余户茶油农津津乐道的故事。2009年年初,为了扩大茶油生产规模,菜溪乡600余户茶油农集资140万元新种植了近万亩茶油林,无奈天公不作美,赶上了十年罕见的大干旱,眼看着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就要毁于一旦,大家又想起了社硎供电党员服务队。为茶油农们装好抽水电源后,细心的党员服务队队长林加双发现,新种植的近万亩茶油林尚未开辟灌溉水渠……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供电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一旦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不论黄昏或周末,就扛起锄头帮助茶油农挖掘灌溉水渠,最终避免了损失。
为村民挖掘灌溉水渠既然不是供电部门的职责范围,为何社硎供电党员服务队却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找麻烦”?笔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党员服务队队长林加双,“人民电业为人民,身为一名国家电网人,我们有责任为人民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林加双的语气充满了坚定。
一份体贴 赢得6年电费“双结零”
临近中午,常年外出打工的社硎乡居民张庆荣拖着行李箱走进社硎供电所营业厅,跟窗口服务人员小官打起了招呼。
“小官,我来交电费来了,看看09年我家欠了多少电费?”“一共362元,张大哥您怎么还提着行李箱呢?”“我这不刚从武汉回来嘛,就赶紧跑来交电费了。”
翻开社硎供电党员服务队队员林黎辉的记录本,上面清楚地写着 “赵慧180元,张锡荥260元……”据林黎辉介绍,每个党员服务队队员都有这样一本记录本,上面记载着他们为用电户垫付的电费金额。
原来,社硎乡有将近75%的青壮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虽然大多数用电户在外出打工之前都会先预存部分电费,但是电费超额和忘记预存电费的现象还是经常发生。按照规定用电户一旦超出缴费期限就要收取滞纳金或拉闸停电,但是考虑到老人和小孩在缴纳电费时确实存在不便,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一合计,就想出了为用电户垫付电费的点子。供电党员服务队的这份体贴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也感动了曾经拒交电费的“钉子户”,纷纷补齐了旧欠电费。至今,社硎供电所已经连续6年实现电费回收“双结零”。
一份爱心 温暖孤寡老人13年
下午3:00,社硎供电党员服务队再次来到了书峰敬老院,为这里的12名老人们清理卫生。一时间,院子里热火朝天,欢声笑语。从采访过程了解到,供电党员与敬老院之间的渊源,还要追溯到1997年。
13年前,社硎供电所党员服务队第一次为书峰敬老院检修线路后,就与老人们拉起了家常。“这个敬老院什么时候建的?”“有多少老人?”……让老人们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供电党员服务队就来到了敬老院,打扫院落、擦玻璃,从此,党员服务队就与书峰敬老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个晾衣杆、这把摇椅……都是供电党员帮我们弄的。”敬老院负责人黄进喜带着笔者找寻昔日供电党员们关爱的痕迹。黄进喜自书峰敬老院成立以来,就没离开过这个地方。1997年,当时敬老院刚搬来不久,经费紧张,很多东西还没有置办妥当。看到老人们的衣服晾在院里的柴火上,第二天党员服务队就送来了两个大铁管,拉上铁丝,做了一个晾衣架;怕洗菜洗衣服的脏水满地流淌,滑倒了老人,党员服务队就在院里挖了一条下水道;瞅着老人活动室内仅有几条长凳,他们又自制了几把长椅送给敬老院……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1997年以来,党员服务队的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可给敬老院“送温暖”的传统却延续了下来。打扫院落、擦玻璃,逢年过节送米送面……每年至少都要来上五六次,往往是老队员刚走,新队员就接过了“爱心接力棒”。
看着整齐的房间,老人们脸上绽放出快乐的笑容。刘玉泽老人指着服务队员制服上的国网标示和党徽,竖起了大拇指,表达对供电党员13年来延续爱心的感激。
临行前,笔者在社硎供电所办公室看到,橱柜里整齐堆放着一叠当地用电户送给该所党员服务队的锦旗,为何不将这些锦旗悬挂起来?“我所的党员们说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分内事,客户就表示感谢,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党员服务队队长林加双回答,用电户对供电员工的情意应该牢牢记在心里,而不是挂在墙上……
标签:仙游供电公司,社硎供电所,党员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