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的,黑黑的,中等的个头,话话不多,这是徐伟昌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与他相处的同事,有的说他憨厚老实,半天说不到几句话;有的说他能吃苦,象头老黄牛。也难怪,穿着一套发紫工作服的他,接受笔者采访时,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笔者问一句,他答一句。
现年54岁的徐伟昌是江苏高邮市汉留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干农电已有30个年头了。见过他的人,怎么看他都象一个地道的农民。交谈中,一脸憨笑的他没有太多要表功的话语,“在工作岗位上,事情不能不做好”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谈及2001年农电体制改革,他的话多了起来。他说:“我这么大岁数了,能留下来,我知足了。当时,与我一道干电工的几位同事都下了岗,现在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家种地,而我,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他们很羡慕我。”说到这,他吸了口烟,“现在我们所29名员工中,50岁以上的就我一人,我不能倚老卖老,我文化不高,工作还要靠他们支持。”
凝视他的神情,听着他声音不高的话语,感觉他的话很真诚。其实,在汉留供电所,徐伟昌还是个“多面手”。他在所做过炊事员,干过仓库保管员,每个岗位都尽心尽职。做炊事员,他会每天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菜饭,让同事吃得舒心;做仓库保管员,他会将各种器材顺得有板有眼。
现在,他的岗位变了,可他的工作态度没变。如今,他负责汉留镇集镇300多户的抄收,每月6万多元的电费都能按时回收。对于一些缴费“钉子户”,他会一次次上门催收,直到用户不好意拖欠为止。印象最深的是,去年7月份,汉留加水制品厂当月1.6万元电费迟缴,徐伟昌前去催缴,制品厂老板吴志敏说“暂时没钱”。第二天,徐伟昌再次上门,第三天,又跑了两腿。最后,吴志敏说:“老徐啊,你的腿也太勤了,我哪怕借钱,这个电费也缴了。”
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电瓶车到所上班,是徐伟昌这两年来的固有习惯。家住汉留镇苏杨村的他,每天从家里出发,25分钟后就可到所。路上,听到熟人“上班去啊?”这句招呼式话语,他心里特别高兴。在他看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最惬意的。他说,家里6亩地基本都落在家属一人身上,但自己从来没愧疚过。有时,他爱人干农活有点小报怨,憨厚的徐伟昌总有一套“有理”的说教。他说,种田就应该将田种好,干工作就应该将工作干好,现在,我不是以往的“一工一农”,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工”字上。
这话用在其爱人身上很管用,但用在同事身上就失灵了。有时,同事工作忙了,让他出个手,他欣然应允;有时,同事值班有特殊情况,请他代个班,他没有二话。他的这股“憨劲”,赢得了全所员工的尊重和赞赏。去年年终评先进时,全所员工都为他举起了手。
标签:徐伟昌,高邮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