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宾是青岛供电公司修验工区继电保护班班长,已有30多年工龄。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却凭精湛业务获得了同行赞誉,成为全公司唯一的继电保护高级技师。
作为公司的技术大拿,他曾多次成功排查故障。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岛市作为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地,其电力安全保障任务十分艰巨。离奥运会开幕还有一周时,负责给奥帆基地供电的东海路变电站,忽然发出了故障报警信号,正在奥帆基地陪同青岛市领导检查工作的青岛供电公司领导立即想到了技术大拿夏晓宾。正在郊区工作的夏晓宾接到“迅速到奥帆基地抢修”的命令,立即赶到东海路变电站,经过观察、测试,他凭着丰富的经验很快判断出,是一段电缆的绝缘性降低,造成敏感的保护设备发出预警。夏晓宾很快找到那根隐患电缆,马上着手更换,不到半小时,故障消除了,电力运转正常的绿色信号亮了起来……
从一名初中生“变身”为行业技术大拿,夏晓宾有自己成功的“秘诀”。
勤快的学徒工
1976年,夏晓宾初中毕业被分配进了电业局所属的青岛第三发电厂。他在厂里开车床,当学徒工。身材瘦小的夏晓宾心灵手巧,不怕吃苦,他干活“长眼神儿”,总是主动给师傅递工具,休息时给师傅倒茶、递水,师傅们都很喜欢他,他也愿意多学技术,什么刨床、铣床、钻床,还有钳工,他都很快学会了。
为了弥补知识缺憾,他从那时候就开始上夜校,下了班夹着饭盒就往夜校跑,初等数学和初级制图两门功课对他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在车间里加工零件时,夏晓宾就能按照零件的样子先画出图来再制作,有的师傅还不会的三角函数,他能“吭哧吭哧”地计算出来,使周围的新老同事非常惊讶。当年他就被厂里评为优秀徒工,提前一年出徒。
第二年,夏晓宾被推荐到继电保护专业工作,在同事们的眼里,夏晓宾成了单位器重的“干部苗子”。继电保护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技术“核心”,占有“十分天下有其九”的重要地位,因其重要,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很高。夏晓宾愿意接受高精尖难度的考验,决心在钻研技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怀着对专业技术的敬畏之心,他开始了奋发努力的自学之旅。
白天,当现场工作稍有空隙的一刻,当别人工余时间聊天、休息时,夏晓宾总是捧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着;晚上,当劳累了一天放松休息时,他一头扎进了夜校,开学高中课程。
笨鸟先飞
1978年,夏晓宾正准备考广播电视大学,他报名上了电大复习班,这期间,山东省电力部门准备搞一个“继电保护培训班”,夏晓宾闻讯立即报了名,毅然放弃了电大的学习,好朋友提醒他,你会损失电大的文凭,夏晓宾笑笑说:“还是学点技术实惠。”夏晓宾成了青岛的五名学员之一。
在这个培训班里,来自全省电力系统的60名学员脱产学习了一年,接受山东工业大学教授的专业培训。当时班上除了学习继电保护专业内容,还有大量的数理化课程,这些学员大多数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有夏晓宾是初中生,由于基础差,刚开学时夏晓宾在课堂上感觉像是听天书,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不服输的夏晓宾“笨鸟先飞”,起早贪黑,利用别人玩的时间学习,多学多问,虚心求教。他自费买了辅导书,练习册,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做习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每天第一个到教室的一定是夏晓宾,周六、周日,同学们有的去爬山、郊游,有的回家了,他依然在教室里自学,每天同宿舍的同学们起床若是看不到夏晓宾,那他一定是在操场上看书。
从山东省继电保护培训班毕业以后,夏晓宾继续着漫长的自学之旅。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几所夜校读完了高中、中专,接着学习电子技术、高等数学、制图技术……从这个夜校到那个夜校,从这间教室去那间教室,马不停蹄,就这样一上就是十几年。
记者在夏晓宾家里采访的时候,夏晓宾妻子谈到多年前的一件事儿。那时候他们的女儿在幼儿园,妻子敦促夏晓宾趁星期天带孩子去公园玩玩,她觉得夏晓宾这个埋头工作的“敬业狂”、一心学习的“科学家”,也该在周末顾顾家,让孩子和爸爸亲热亲热,同时,妻子也想趁机让夏晓宾散散心。夏晓宾应命把女儿领到公园后,他忍不住拿出了挎包里的业务书,让女儿自己在附近玩,不要走远了。可能夏晓宾看书过于痴迷,直到公园广播室传出“寻人启事”,夏晓宾才恍然大悟,急匆匆去接女儿。对此,夏晓宾一直心存愧疚。
革新创造
继电保护校验工作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常规工作,那些继电保护试验仪器都是一件一件单独存放的,每次工作前都需要有人把这些仪器连接整合到一起才能使用,费时费力。夏晓宾了解到,国内刚刚推出了集成式继电保护校验的专用设备,但价格太高,夏晓宾就琢磨着因地制宜动手做一个,可以为单位节省几十万的资金。
在那一段时间里,夏晓宾满脑子都是那台让他心仪的设备。经过了几个月的反复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专门进行继电保护校验的“试验车、试验盒”,将工作相关仪器进行了有机整合,每天拿过来就能用,不仅节约了时间,节约了人力,还节约了资金,使工作效率翻了一番。
夏晓宾爱学习,愿意琢磨新技术,唯恐落后于时代。
在1995年的时候,电脑是“新生事物”,夏晓宾就花了一万多元,托人从北京购买了一台486台式电脑,在家里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那时的夏晓宾每月工资才100多元,为了买这台电脑,他几乎花光积蓄,还得到了父母的赞助。父母了解夏晓宾,夏晓宾6岁时就饶有兴趣地拆卸家里的马蹄表,上初中时就能自己安装半导体收音机,对夏晓宾愿意“钻研”的劲儿,老人们一直鼓励支持。
夏晓宾有了电脑,除了陪女儿学习用,他把家用电脑用到了工作上。夏晓宾每天跟图纸打交道,当时他管辖的变电站中,每个变电站都有100多张图纸,那些图纸因为经常用,几乎被翻烂。按常规制图、晒图程序,重新制一幅图纸费时费力,至少要一个月时间,可是如果运用电脑CAD软件制图,将所有图纸绘进电脑里,图纸就可以得到清晰、完全、有效的保护,而且修改特别方便,出图瞬间完成,一举多得。
夏晓宾意识到用电脑存储变电站图纸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他主动向领导提出,由他来完成这项工作。他带领两名徒弟边培训指导,边摸索绘制,一个站一个站地硬啃,就这么干了一年多,他当时负责的50多座变电站近万张图纸全部绘进了微机,在全省电力系统中第一个实现了图纸微机化管理。如今,青岛供电公司所辖125座变电站的图纸全部实现了微机管理,继电保护设备、电网安全自动装置、低压和直流设备台账,全部录入SAP系统,为公司ERP系统成功上线作出了贡献。
不仅如此,思路超前、善于创新的夏晓宾还参与了青岛供电公司两票管理流程和缺陷处理流程的制订与完善,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PMS系统台账录入工作,并将PMS系统和ERP系统的设备台账一一对应,同步维护,为两大系统的同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夏晓宾在完成繁重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撰写论文和技术分析报告《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故障检修》、《变电所二次回路的操作过电压》等多篇。他根据近几年变电站设备更新、改造的情况,把使用新设备、新工艺对继电保护正常的校验、维护步骤产生的影响,编写了多种新的、符合当前工作需要的继电保护设备作业指导书,例如《SEPAM2000测试说明》、《VQC调试方法》、《RCS-901、902保护检验报告》、《LFP-901、902保护检验报告》、《微机型主变保护试验报告》、《LFP-900主变保护试验报告》、《中阻抗母差保护检验报告》等多种,使现场各项继电保护工作有了系统的理论文本,对加强继电保护技术管理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标签:笨鸟先飞,革新创造,青岛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