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新疆党员电力突击队掠影:银线翻越天山

作者:李易峰  2012-06-26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这座绵延2500多公里,把新疆分割成塔里木和准噶尔南北两个盆地的亚洲中部最大山脉,曾是一座联系中、西亚大陆古丝绸之路的必越之山。如今,在中国“电力丝绸路”的建设中,银线架过天山去,建设电力高速路,就成了新疆电网人的历史使命。

2012年6月19日,在翻越北天山的750千伏乌苏-伊犁输变电工程三标段的建设中,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的55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陡峭险峻的山脉间,组塔架线,与茫茫天山展开对决。各个施工作业点上,一面面鲜艳的党员突击队旗帜,给寂静的大山带来了火样的灿烂。

离家最近却回家最少

6月19日一大早,听说项目部总工于业众要去博乐市开会的消息后,一位刚刚调到750千伏乌苏-伊犁输变电工程三标段项目部的同事善意地打趣说:“家近就是好,你又可以回家了。”于业众淡淡地笑了笑,没有做任何解释,拿上材料平静地走向了门外的汽车。

“虽然家就在博州境内,但他今年还没有回去过一次。这次也不会例外。大禹治水,三顾家门而不入。于业众经过家门的次数可远比大禹要多,却从来都没有回去过。”望着急驶而去的汽车,项目部副经理杨廷学缓缓地转过身来,低声地说道。

“啊,于总为什么不回家呢?”这位新来的同事十分惊讶地问道。在他看来,项目部距离于业众的家仅仅70千米,而博乐市区到他家更是不足30千米。这么近的距离,回家当然不算是一件难事。

对于长年工作在外的施工人员,有谁不想回家呢?于业众是自己放弃了所有回家的机会。自从项目部成立以后,杨廷学就和于业众在一起共事了。他对于业众的情况可以说完全了如指掌。

2011年3月,750千伏乌苏-伊犁输变电工程三标段项目部成立,开展前期工作。这一标段的线路全长120千米,从精河起步翻越北天山,最终落在伊犁州尼勒克县境内,是全线路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

由于大部分线路都位于精河县境内,项目部也就理所应当地设在了博州精河县。凑巧的是项目总工于业众的家就在70千米外的博乐市近郊的农村。他是整个项目部中距离家最近的人员。

2012年1月,工程所需的设备和器材陆续运抵项目部。但新疆严寒的气候不具备施工条件,项目部把开工日期锁定在3月1日,施工人员开始陆续撤离,返家过年。堆放在项目部院里的大量施工设备和器材由谁看管,这成了一个难题。

“让我留下来吧,我家离这最近。”这位年轻的项目总工主动请缨。当于业众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项目部,与寂寞和冷清为伍。

“你一个人守在这里太辛苦了,我们还是组织人员轮流看管吧。”虽然,杨廷学代表项目部提出了这个建议,但被于业众坚决地拒绝了。

“恳请组织让我留下,因为我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了。在入党申请书中说我郑重表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现在,正是党组织考验我的时候,请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在于业众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同意了。

2012年的元旦过后,施工人员全部都回去了。偌大的项目部里,就剩下于业众一个人了。同他朝夕相处的除了设备和器材以外,还有一本已经翻的有些破损的党章。

1月22日,是除夕夜。于业众的父母不放心儿子一个人过节,带着肉和菜从家专程赶到项目部。这是于业众第一次在项目部和父母一起过除夕,也是他自有记忆以来最开心的一个除夕。

3月1日,工程在冰雪尚未完全消融的天山脚下破土动工。作为项目总工,于业众更忙了。由于经常往返于博乐市和项目部之间,他完全可以抽空拐个转,多跑上30千米,回家去看看年迈的双亲。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8月30日前三标段要完成全部架线任务,大家都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工地上,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又怎能光为自己考虑呢?”于业众一次次地这样说服自己,从未把自己的脚步向家的方向延伸一步。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等到工程结束,我一定回家。这次我要好好地陪陪父母。”6月20日,在海拔2450米的库尔萨依大坂上的2252基铁塔前,于业众信誓旦旦地向记者承诺着。他的身后,一面“天山雪松”党员突击队的旗帜,正在风中高高飘扬。

老少党员竟风流

已经56岁的维吾尔族党员卡德尔是750千伏乌苏-伊犁输变电工程三标段项目部里年龄最长的员工。按说,他的工作岗位是后勤保障,只要守在项目部里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就万事大吉了。但他却不甘寂寞,一心想给自己多找点事做。他的理由就是,谁让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呢。今年5月,线路架设到天山深处的夏季牧场。虽然,施工人员在作业中非常注重环境保护,所有材料都采用索道运输,避免了汽车碾压对于草场的破坏。但大批施工人员集中作业,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踩踏草场的情况。对此,项目部也作了相应的安排。一是将密集作业区内的草皮全部移走,等施工结束后再移植回来。二是购买草籽及时播撒,恢复草场植被密度。

措施有了,但如何给山里的维吾尔牧民和哈萨克牧民解释呢?作为项目部里唯一的维吾尔成员,卡德尔无疑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卡德尔主动请缨,在后勤保障工作任务没有丝毫减少的同时,他又把前期协调的重担扛到了自己的肩上。

经常做完早饭后,卡德尔就一个人独自进山。山里的牧民居住的分散,他就一家家地走访解释,一天常常要翻山越岭20多公里。常常到了晚上10点以后才下山。不到一个月,那双徒步鞋竟然被他走断了后跟。但成果更是巨大。通过卡德尔的耐心解释,打消了山里牧民们心里的疑惑。大家对线路架设工作不仅不再怀有抵触情绪,一些牧民空闲时还主动帮助施工人员搬运塔材。

6月16日,卡德尔不到7点就做好了早饭,但自己已经来不及吃了。昨天,山顶上的一基铁塔已经组立完毕,今天他要早早赶到现场播撒草籽。清场的第二天就恢复草场植被,这是施工队的承诺。大雨和冰雹袭击后的北天山峡谷道路十分湿滑,卡德尔背着一袋子草籽艰难地来到施工区域。现场已经清理地干干净净,除了高耸入云的铁塔外,几乎看不出任何施工的痕迹。但他仍然细心地沿着铁塔周围均匀地播撒草籽。牧民吾斯满江骑着马过来了,他看到正在播撒草籽的卡德尔,亲热地说道:“卡德尔大哥,谢谢你这样用心保护我们的草场,等到明年春天,你一定要回来看看,我相信这里的草一定会比以前更加茂密。”

资料员李希冬今年刚刚26岁,他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党组织,是项目部里党龄比工龄还要长的员工。本来,他的岗位是资料员,和后勤服务没有什么关系。但自从5月卡德尔到山里跑前期协调工作后,李希冬就自告奋勇当起了项目部的“伙头军”。只要卡德尔晚上没有按时回来,他的身影就会准时出现在厨房。虽然做饭的水平比起卡德尔还稍有不如,但项目部的人回来,都能按时吃上热呼呼的晚饭。而他自己耽误的工作,等到收拾完厨房后,又一个人默默回到办公室,在灯下加班加点继续整理资料。

“在我们项目部里,卡德尔和李希冬这一老一少两名党员,还真没得说。工作抢着干,荣誉往后让。大家看了,心里都服气。什么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看看卡德尔和李希冬,就知道了。”项目部副经理宋成说,这是我们全体施工人员的共识。

工地上党旗飘飘

工地可以离家远,思想不能离党远。项目部里虽然只有三名党员,但仍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项目部副经理宋成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清楚地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无论施工任务有多重,他都坚持定期组织项目部人员学习上级文件和精神,召开党员碰头会,发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施工进度、工艺技术、质量把控、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合理化建议。5月初,在基础浇筑施工中,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还成功解决了基础漏浆的难题。

《你在为谁工作》、《带着微笑工作》、《这样的工作最出色》,这是项目部开展的“三本书”学习活动。宋成说,虽然我们身处大山深处,但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从开展“三本书”教育活动后,员工们对自己在为谁工作和如何快乐的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

“读了《你在为谁工作》之后,我想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去思考一下,从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有存在哪些欠缺?从而更加努力的在工作中不找任何借口,点燃自己的工作热情,在工作的激情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这是项目部一名员工的学习体会。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突击队员的身影。在750千伏乌苏-伊犁输变电工程三标段的所有施工点,处处都飘扬着“天山雪松”党员突击队的旗帜。7月15日前完成所有基础浇筑工作,7月25日决完成所有铁塔组立工作,8月30日前完成所有线路架设工作。这是三标段项目部确定的里程碑计划。宋成说,有了党员突击队的带领,我们标段的施工任务绝对是务期必成。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新疆,党员,电力突击队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