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凡而普通,却日复一日奔走在大山沟壑间,用双眼监视着线路安全;他既不健壮也不伟岸,却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蜿蜒的输电线路;一个工具包、一幅望眼镜、一根木棍、一个水壶,成为他作业的全部工具。自他1996年部队退伍进入国家电网四川遂宁蓬溪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以来,一直从事巡线工作。他就是年近五旬,人们都叫他“老兵”的张如军。
老兵身上保留着部队时的许多好习惯和优良传统,生活俭朴,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年轻职工,吃苦耐劳。从事巡线工作16年来,他总是伴着晨曦而出,迎着晚霞而归,每天背着工具包,爬坡下坎,翻山越岭,长年累月徒步行走在大山间,穿梭在杂草丛生的崎岖山路上,用他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蓬溪的输电线路。
蓬溪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地理条件差,山高沟夹,尤其是鸣凤、吉星境内,输电线路跨度大,线路大都穿行在山岭间,巡线只能随地理走向爬坡下坎,很多时候站在这个山头看对面的铁塔,仿佛触手可及,可是真的走起来却要用一天或更多的时间。炎热的夏季,为了避开蚊虫叮咬或防止被荆棘刺伤身体,必须穿长袖或较厚的衣服,巡线十分不便,时间长了还会长湿疹;寒冷的冬天,穿行在丛林中,衣服常被露水打湿,感冒经常发生,手、脚被划伤也是常有的事,巡线工作的苦与累只有他自己知道,可是军人出身的他总是在工作最需要的时候,坚定的走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沿。
虽然已年近半百,但他和小伙子一起爬山涉水,工作的劲头不会输给任何一个年轻人。每次巡线他总是走在队伍最前面为队员探路,巡视中严格按规定,检查塔基螺丝是否牢固,仔细远望导线、绝缘子是否有损伤,线路下面是否有违章作业行为,是否有影响线路运行的树竹障碍,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他所管辖的线路中从未发生过一起事故,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2010年12月1日,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可是对他和同事们来说,却非常难忘。这天,天气寒冷,为了完成巡线任务,他比往常起得更早,天刚蒙蒙亮,就和同行的“战友”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出发了。检查导线、绝缘子,紧一紧松动的螺丝,走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不知不觉,已过中午。他坐在路边,随手取出工具包中的干粮和水壶中的水,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顿简单的午餐后又开始了工作。35千伏红明线最高一处铁塔耸在云端,仿佛在向他较真,正当他巡完此处铁塔下坡时,脚一歪,老兵摔倒了。从坡上滚下几米远后,他试图站起来,可是只要一挪动左脚,就针刺般的疼痛,左脚脚踝处肿起一个大包,在同伴的搀扶下,老兵被送回县城医院,经检查发现左脚骨折急需手术。脚还未痊愈,他又投入到巡线工作中,穿梭在山林间。用他的话说:“一天不巡线脚就痒,耍不住啊。”是啊,巡线工作是平凡的,平凡孕育着感动,朴实中书写着奇迹,老兵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巡线工人的奉献之歌。
2011年9月17日,突发的雷阵雨致使正在运行中的110千伏林赤A相接地保护动作跳闸,造成林赤线失电。线路班在接到故障通报及带电巡线的命令后,老兵主动请缨参加特巡,生产运行所所长当日考虑到他的脚还未痊愈,劝他不要参加此次巡视,可执着的老兵哪里听得进,他说:“只要我能参与,哪怕只巡视一段,我心里也踏实”。所长被感动了,参加特巡的人被感动了,大家冒着倾盆大雨,通过雷电定位系统查阅和调度提供的故障数据,锁定了故障区域。一路上,衣服湿透了,风雨中巡线的困难比平时更大,可谁也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大家小心翼翼地排查每一处可疑的故障点。高高的山脊上,他们穿着雨衣、拖着粘满泥土的水靴,在风雨中,他们的身影与高高的铁塔、与天地连为一体,婉如一幅美丽的名画。
是的,人们敬佩吕清森,蓬电人也同样敬佩身为巡线工的他。十六个寒暑,他风餐露宿、勤勤恳恳地巡护着一条条银线铁塔;十六个春秋,他走遍了家乡的河流山川,干着平凡而单调的工作,但他却无怨无悔,用忠诚守护着光明,用责任点亮万家灯火。
为了追赶光明,为了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自己的诺言,腿脚刚刚灵便的他又带上了工具包、望远镜和军用水壶,迈开了巡线的脚步,在广袤的大地上,在银线纵横间,在无数个白天黑夜,他将迈着坚定的脚步,大步向前,为追赶光明而奔跑着。
标签: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