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6时,记者跟随湖北十堰供电公司的搜救车辆,前往泗河汉江入河口搜寻在8月6日特大暴雨灾害抢险任务中失踪的三位电力职工。
车辆快速行进在郧县青山镇的山路上,四周弥漫着浓重的雾气,搜救队员都沉默着,个个表情凝重。
当日7时30分,车队到达搜救现场指挥部,据十堰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戴正全介绍:“湖北省电力公司和当地武警支援的5艘冲锋舟都已运抵,参加搜救的船只共21艘,人员120余人。今天是关键,希望能够找到他们。”戴正权已经在这里坚守了四天,此时他的嗓音已经沙哑。
四天里,搜救队伍一次次从简陋的临时码头集结出发,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绝不放弃任何一位兄弟姐妹。
搜救从凌晨开始
8月6日凌晨,十堰供电公司3名职工在执行任务的途中,遭遇山洪。事发20分钟后,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四周已是一片汪洋。齐胸深的洪水还未退去,救援人员的搜索工作就开始了。
8月6日15时30分,失事车辆在茅塔河被发现,但没有发现失踪人员。搜救方向随即调整为沿茅塔河流域至下游泗河流域。当日19时30分,搜救队员赶到了泗水的汉江入口处———郧县青山镇。搜救信息迅速传递到十堰供电公司辖区各个村组,8月7日一早,由附近村庄的村民自发组成的搜救队,也都整装出发参与搜救。
8月7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详细询问了失踪人员情况,指示一定要做好相关搜救工作。
搜救第一,决不放弃!十堰供电公司总经理谭文林、党委书记魏建新靠前指挥,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搜救。
搜救力量在水路、陆路全面铺开。
8月7日,失踪人员史克军的遗体在距离出事车辆约10千米以外的六里坪吴家湾白石坪一片河滩上被找到。陈品东、李琼依然下落不明。
有水时,人在筏上 没水时,筏在肩头。
8月8日早晨,洪水退去,搜救指挥部决定将全长40千米的茅塔河流域和泗河流域分成6段,派6个小组展开以滩涂为主的拉网式搜寻。
从吴家湾到万家坪一段道路最为坎坷,由搜救队员吴天军、董六林、苏才普和来自郧县电力公司的黄波负责。
吴天军有“铁人”之称,他带的也是一支“铁打”的队伍。吴家湾到万家坪的河道只有一边有路,河床狭窄,河水湍急。他们借来一只漂流筏,穿上救生衣,顺流而下。弯曲的河道,时深时浅。有水时,人在筏上,水浅船走不了时,搜救队员就扛着船前行。
河岸边,树木杂草丛生,为了不漏掉任何角落,吴天军四人干脆止步,游到对岸,搜查一番,再游回来。
洪水过后,河水腥臭。队员们卷起衣袖和裤脚,手臂和腿上一片片红疹和划伤,他们一天走了70多里路,腿疼的迈不开步,身上起满水泡。累得走不动了,他们就想想失踪的同事,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搜救现场总指挥柯杨在钱家河到万家坪之间沼泽地里带队搜救,一行7人,为了不陷入淤泥,他们身着救生衣,手挽手,在沼泽地里往复搜寻,腥臭的淤泥最深处已埋没到他们的腰部……
最终成功完成搜救
8月9日,记者跟随第二搜救组,再次前往钱家河、大庙一带水域搜救。
船老大温明华就住在附近的龚家院村。他告诉记者:“从1982年以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洪水。第一天找人,整个洄水湾水域到处是从上游冲来的杂草和树枝。”尽管到了第四天,搜救船的行进速度仍然不能加快。温明华的老伴手持竹篙,不停地拨开四周的漂浮物,温明华则不断调整螺旋桨的入水位置,还不时停下操作盘,从船尾探下身清理螺旋桨上缠绕的杂草。
中午时,搜救船到达钱家河水域。
火辣的太阳炙烤着船上的人员,河水蒸发升腾形成了团团蒸汽,气温陡升到40摄氏度,船行河面,没有任何遮挡,在烈日的炙烤下,搜救队员挥汗如雨,但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紧盯着河面,不放过任何漂浮物。
变电公司的刘邦海告诉记者:“失踪的李琼是我在湖北农电学校的校友,这次搜救我心情很沉重。”同船有李琼的堂哥李锋,在搜寻两遍之后,船老大认为可以结束的时候,刘海邦他们又坚持搜索了一次。
“他们都尽心了,作为家属我很感激。”话说一半李峰哽咽了,他把手里的方便面揉碎,一点点撒在河里,目睹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高强度、高耗体能的搜救工作,从早至晚,整整持续了12个小时,而这些搜救队员,这样的劳碌已经连续进行了四天。
不抛弃、不放弃,终于有了结果。8月9日夜,陈品东的遗体在出事地点下游200米处被找到。8月10日4时30分,李琼的遗体在郧县青山镇钱家河曾家湾对面庙嘴子河道被找到。至此,在抗击鄂西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遇难的三名电力职工遗体全被找到。
标签:鄂西,特大暴雨,灾害,遇难,电力职工,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