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正甲,一个朴实的农电员工,一个立足高原山乡的供电所所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做着不平凡的事。凭着自己对农电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他将青春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电力事业。由于他的执着,换来了宁静乡村的万家灯火,换来了乡村人民智能化、电气化的幸福生活;由于他的辛勤努力,换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花环,换来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好评。那一块块奖牌,一个个殊荣,凝结着一位农电人的辛劳、汗水、追求和奉献,写就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乐曲。
你用电我用心 为民献真情
郝正甲从事农电工作的日子里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就是让农民用上电、用好电,过上更富裕的日子。正是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让他在工作中每时每刻都想着为农民办好事,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全力践行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宗旨。
2011年夏季的一天傍晚,天空电闪雷鸣,久旱的大地迎来了老天赐给的第一场甘露。这时,值班室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原来巴燕供电所管辖的下胡拉台区停电了,正在值班的郝正甲向公司领导汇报情况后,组织人员火速带齐抢修工具,冒着大雨赶往故障点,在故障现场对设备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低压避雷器被雷电击穿了。
半小时过去了,当新的避雷针更换上后,陷入黑暗的村庄终于又亮起了灯光,郝正甲和他的队员们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但他心中装着电力用户,装着人民群众,更装着他那一份对农电工作的挚爱。13920户农户,这个数字是郝正甲工作的核心和全部;3万余名用电客户的夸赞,是他情系农电终不悔的工作动力。
3月10日,下了一夜的大雪封住了去往阿什努山的乡村公路,山后的尕加村只居住着十几户人家。一大早,刚接班不久的郝正甲就接到了村民马奴海的报修电话。到尕加村要走16千米的山路,看着阿什努山上皑皑的积雪,担心同事们的安危,他决定一个人出工。
在阿什努山下的村子里存放了摩托车,他爬上了海拔3850米的阿什努山。走了近5小时,赶到马奴海家的时候,已经成了雪人。冻僵的手刚暖热,他就开始检查起线路来。10分钟,更换完漏电保护器,灯又亮了。马奴海紧紧地握着郝正甲的手说:“这么大的雪,这么难走的山路,我实在没想到你能来,这么远就为换个开关,真是过意不去。”爽朗的郝正甲拍了拍马奴海的肩膀坚定地说:“这种危急时刻,我们更要来。”
巴燕供电所在郝正甲的悉心管理下,一直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践行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以铸造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核心,全面诠释“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激发窗口青年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让每一位客户都能真切感受到三新农电真诚便捷的供电优质服务,树立维护国家电网公司良好企业形象。
确保农网运行 我们义不容辞
虽然他已四十多岁了,但他始终认为“人要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干到老”。 郝正甲认为抓安全、抓学习、抓管理、抓素质,提升工作能力是带动供电营业所成长的基础,为此他一直努力实践着。安全无儿戏,在安全方面,他加大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把防止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使职工从思想上、行为上均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多年来,未发生过人身、设备、交通等事故。
巴燕镇阿什奴乡俄加村,为两户未通电牧民架设线路2千米,需要10天的时间,山大沟深的地形地貌,迫使供电员工不得不以人拉肩扛的方式运输物资材料。为了赶进度,他们在黎明前就吃过早饭出发了。为了保质量,多背点施工材料,郝正甲只拿几个馒头、一包榨菜、一瓶矿泉水当午餐。“他身先士卒,最多的一次,背着近30公斤的器材,在陡峭的山路上来来回回8趟。”员工马强敬佩地说。
被农牧民群众誉为“民心工程”的“户户通电”工程于2008年4月顺利投运。“如今,牧民们已经告别了酥油点灯、牛粪取暖的历史。有的藏族牧民很有经济头脑,已经买了搅拌机开始制作酥油了。光明带来了开始美好新生活的信心与力量。”谈到“户户通电”的成果,郝正甲自豪地笑了。
集抄系统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提高全县电网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推进电力科技进步,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对供电服务的需求有重大意义。郝正甲高度重视该系统的建设,他把电力集抄系统建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来抓,切实把这项惠民便民工程落实好。在实施集抄系统工程建设中,面对全镇1.39万户集抄表计安装的工程量,他们全力配合供电公司做好信息录入、工程验收、电度抄录等项工作,通过认真安排部署,积极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为早日实现营销业务“数字化”、营销信息采集和监控“自动化”而奋斗。
抓线损堵漏洞 当好营销好管家
2010年青海三新农电公司成立后,供电所受托肩负营销服务的重任,郝正甲同志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探索抄核收流程及用电服务工作,他始终把“客户就是上帝,让客户始于满意,终于满意”作为自己的信条。针对部分低压线损居高不下的情况,他首先进行了营销指标“六包”工作,主要是包电费回收和低压线损指标,一方面缩短了抄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台区调整承包后,大家肩上有了担子,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性明显增强。在降损方面,他经常组织有关人员,重点排查高损线路、高损台区,大规模开展了反窃电活动,使巴燕所综合线损率降低到9.11%。
讲服务,更要讲管理,郝正甲既然是一所之长,就必须管好供电所,做好营业区内可靠供电与优质服务。在信息化深化应用过程中,供电所的营销业务、生产报修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可对于农村供电所而言,管好线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郝正甲的做法就是不怕吃苦、不怕跑路,几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服务区内的每家每户。
在阿什努炎木村,村支书马成林这样评价郝正甲:“老郝天天沿着线路走,看见影响线路的事就管,尤其查偷电的农户,除了正常处理外,还苦口婆心地宣传电力法律法规,我们村上早些年有一户人家偷电,老郝就经常给他讲电力法,现在那个人不仅不偷电了,现在还是我们村上的用电联系人,我们村上的线损听说从以前的76%降到了现在的6%,我打心眼里佩服供电所的人们”。
现在,巴燕供电所的线损管理水平在全县都保持着“低水平”。近两年来,这位40出头的农村汉子铮铮铁骨,正气凛然,带领全所32名职工,出动查窃电行动30余次,有效打击了私拉乱接和窃电歪风,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也赢得了“电猫”的美誉。
供电所如何搞好供电公司委托的10KV及以下的供电受托业务,是摆在所长郝正甲面前的重大难题,他无愧于“劳模”这个荣誉称号,积极创建标准化供电所、努力争创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开展“堵漏增收”活动等,他在努力探索,默默奉献,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力争将供电所工作做的最出色。
标签:情系农电,光明,三新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