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高寒村民的“老大哥”

作者:陆兵  2012-11-26

一身朴素的衣着,一脸憨厚的笑容。初见董世学,很难把这个已经在农电岗位上摸滚打爬了30个春秋的老师傅同普通的农户人区分开来。采访间,他一个劲地说:“都干几十年了,做什么都成了习惯……。”

“他不管风雪多大,雨水多大,只要我们一个电话,他向来是随叫随到,哪怕肚子饿得咕咕响,一顿饭都没有在村民家中吃过。”11月21日,笔者来到重庆武隆供电公司仙女山供电所所辖的白果村采访,提起老电工董世学,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纷纷称赞起他们心中的老大哥。

今年52岁的董世学,自1983年以来,先后从事村大队电工、农网施工,因其过硬的技术和对农电的特殊感情,2006年1月已年满46岁的他被武隆供电公司特招为配电线路工,负责海拔1200多米的仙女山金星、继光等5个村社14个配电台区1900多客户的用电管理和线路维修工作。说来也怪,从30年前干村大队电工开始,他所管理和工作过的地方都在平均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问其感受,他总是一脸笑容,说在山上干贯了,熟悉高寒地区的配电线路特性,夏天山上凉快,让其下山,还不愿意呢。

白果村70多岁的张志新老人,说到动情处还禁不住流下泪来。张大爷老伴身体不好,夫妻俩属于村里的困难户。今年8月3日傍晚,下着大雨,张大爷正准备做晚饭,家里的电灯突然不亮了,他叫邻居小伙子赶紧给董世学打电话,20分钟后,董师傅赶到张大爷家,发现屋里的导线已全部老化了,得换新线。张大爷皱紧了眉头,家贫,满屋的线路可要多少钱呀,自己可买不起。正犹豫间,董师傅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往供电所赶,从宿舍里找来闸刀、漏电保护器和一圈导线,这可是前些天他在街上花300元钱买来准备为自家换的材料。经过1个多小时的忙碌,张大爷家的电灯亮了,当发现大爷家仅有的一台电扇不转,董师傅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拆下电扇,接上内部烧断的连接线,不一会电扇吹出的凉爽的风。

“董大哥真是个好人呢……”谈及董师傅,60多岁的村民冉文泉大娘逢人便称赞。今年9月的一天,董世学在抄表时,发现白果村的冉文泉大娘家本月没有用电,带着疑惑,他找到了大娘,得知,大娘家上个月线路出了问题,没有电,可自己腿脚不方便,没有找人维修,而是托人在镇上买了蜡烛。得知情况后,董世学一声不响的检查起大娘家的线路,发现,原来电线从房子上过,被老鼠咬断了。冉文泉是一位孤寡老人,腿不好不说,眼睛视力也不好。他赶到镇上,在商店买了一段新导线又回到了大娘家。当家里歇了一个月的电灯又亮起的时候,冉大娘从兜里取出10元钱递给董师傅作为导线钱。董世学笑着谢过后,说,“大娘,以后有什么困难,让附近的相亲给我捎个信就可以了。”“你给我修电不要钱不说,还自己掏钱给我买电线,这心里怎么过意地去?”大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么厚的冰雪,零下8、9摄氏度的气温,都大过年的了,村里的乡亲们谁也不敢想能用上电,认为得十天半月才能用上,都去镇上买了蜡烛,可做梦都没想到,董大哥们硬是冒着大雪抢修,我们送上了电呢。”在和顺村,村里75的刘大爷平时孤言寡语,在谈及董大哥时,也凑到了笔者面前,抢着说道。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腊月二十九,位于1800多米的和顺村因持续大雪,冰雪压断了电线,一、二社村民家停了电。不能让村民在黑夜里过年,当日中午,董世学和所里的同志们冒着低温,踏着冰雪来到了村里。他们沿路查看线路,敲去倒伏竹梢上的冰凌,砍倒雪压竹,紧急运送电杆,架设中断的线路……”经过努力,大年三十上午,抢修全部结束,山村又重新恢复供电。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董世学,高寒,大哥,武隆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