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电撷英

农电撷英

林州电业:小班组 大作为

作者:李林燕    2013-02-07

4名成员、7名徒弟、1个班组,农电战线的一面旗帜,林州市电业局班组建设的蝴蝶效应源。你可能会有疑问,一个这么小的单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班组强在哪、能在哪、优在哪,敢于担当这样的说辞?但王红玉劳模工作室只要在安阳供电区一被提及,就是一面响当当、亮闪闪的金字招牌。

强——创新模式争一流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班组建设”这个新名词在这几年来逐渐被理解被接受。对于林州市电业局而言,班组建设工作起步不算早,要想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势必要结合企业特有的班组基础和劳模资源,在“新、巧、活”上下功夫,做到独树一帜,才能开创班组建设工作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全新局面。

2012年2月,安阳地区第一个以农电工身份命名的王红玉劳模工作室揭牌成立,这是电业局挖掘自身优势、“尊重劳模、弘扬精神”的真正落脚。创建之初,林州局就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个榜样群体和星级团队,他们从600多名农电工中遴选出优秀先进代表,将曾经获得过“国家电网公司优秀营销人才”、“河南省优秀农电工”、“林州市十佳农电工”等荣誉的先进农电工吸收为劳模室成员,组建了王红玉劳模工作室。工作室带头人王红玉更是个传奇人物,别看其貌不扬,但他身上承载着“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运检岗位技术能手”、“河南省电力公司五一劳动模范”、“河南电力公司技术能手”、“河南省电力公司系统优秀农村电工”和“安阳市技术能手”的重重光环。

强将手下无弱兵。劳模室始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作节奏,首创“五四三工作法”,即:搞好五种服务(亲情服务、自检服务、超前服务、分类服务、延伸服务);坚持四种动力(个人能动、团队联动、学习驱动、供需互动);实现三个效果(技能上学习、增强、提升、学习上主动、创新、延伸、创新上发现、形成、推广),方向明确、简单实用、效果明显。

岁末年初,王红玉劳模工作室创建工作纪实书籍《飞翔》出版问世,引起广泛关注,在安阳地区农电系统再夺头筹,首家推出了回顾总结劳模室创建工作图册,系统全面的对林州市电业局班组建设成果进行集体检阅,更为同行业兄弟单位探索班组建设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宝贵经验。

能:激发活力鼓干劲

王红玉劳模工作室运行一年来,坚持“示范引领、业务培训、提升服务”工作主线,扎根农电一线,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方面充分发挥了劳模和优秀班组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室成员以奉献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精益的管理、精湛的技术,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带动广大员工学技术、苦钻研、练内力,为广大员工开辟了科技创新、岗位成才通道,搭建创新、创优、创一流平台,在企业内形成了“比、学、赶、帮、带”的良好工作氛围。

为保障劳模室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贯彻执行落实工作制度作为创建的首要前提,做到了人员有分工、责任有落实、考核有规章,加强劳模室绩效管理。月例会、师带徒、重奖劳模等三大制度的全面推行,从源头上保障了劳模室的正常运行。

月例会制度是第一道组织保障,每月局工会牵头,农电发展部、人力资源部等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围绕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协调推进,总结回顾近阶段工作开展,研究制订下步工作方向;率先推行“师带徒”制度,4名工作室成员与7名青年农电工签约形成师徒关系,率先在全局29个班组中全面推行,和谐共赢、齐头并进;重奖劳模鼓干劲,为把企业关爱劳模精神落到实处,深化班组建设工作,电业局共拔付专项奖金2.1万元,对省公司1名劳模、1个工人先锋号、6个一流班组进行重奖,劳模室带头人王红玉成为第一名受益劳模。

优:农电一线排头兵

为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林州电业局结合河南省电力公司“六型一化”班组建设和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并连续六年与林州市总工会联合举办全市电业职工技能竞赛,逐渐涌现出一批奋战在一线的农电业务排头兵。

在去年全市电业职工技能竞赛中,该局劳模室成员和农电员工共15人再创佳绩,王红玉所带徒弟刘军明摘得竞赛第一名,被授予“林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师带徒”制度教学相长、和谐共赢的良好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结合全局年度培训计划和现场实训计划,劳模室充分发挥任村供电所“国网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实训基地作用,每年对新进员工展开岗前培训。去年参训人数达到72人次,培训通过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模拟、典型经验介绍等方式,使青工能快速掌握杆上作业、配电柜操作等基本技能,对新进员工尽快投入新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样,4批次128名农电工走进工作室,接收“农网配电营业工”初级工培训,为电业局致力打造一支“训练有素、作风扎实、技术过硬”的农电工队伍做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企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劳模室积极参与“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从农网改造工程、防止电网事故、优化检修工艺、提高检修质量、加强电费回收等方面提出8条合理化建议,其中王红玉提出的“改进临时用电配电箱提高供电安全”获评三等奖,为企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岗位创新和管理创新。劳模室把QC攻关、安全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定期开展QC活动,2012年发布《标准化配电台区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办公及民用不间断电源》等2项QC成果,王红玉、任子林撰写的2篇论文也被国家级核心期刊《农村电工》刊发。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劳模,工作室,金字,招牌,林州,王红玉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