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三位任劳任怨的师傅,在我最需要用电的时候,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近日,家住大德路沟渠巷的陈姨饱受家中供电不稳定的困扰。让她没想到的是,在打了个报修电话后,用电公司的三个小伙子很快赶到,更换了老化的线路,陈姨家中霎时一片光明。激动的陈姨在感谢信中写道:“看着你们满头大汗没有一句怨言,真的值得我写这封表扬信,用电公司的师傅,你们好样的!”
广州城市用电服务公司急修班现有41人。对于广州市民来说,这些头顶蓝色安全帽,一身醒目黄色工作服的急修班员们,是停电之后最想见到的人。像陈姨这样的感谢信,急修班每个月都能收到好几封。
身手矫健的“电力潮男”
穿上制服,他们是维修工人,是企业对外的服务人员,是用户眼中的“电保姆”。脱下制服,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汉子们,是潮男,是文艺青年,是好爸爸和好丈夫。用电急修班班长李广华告诉记者,急修班41个人,肩负着广州市城区(广州市除南沙、花都、从化、增城、番禺外的城区)160万一户一表居民用户的急修服务工作。由于工作强度大,班里清一色都是“爷们”,可谓“兄弟连”。
“我们也想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不过这活女孩子还真干不了。”李广华说,目前急修班分为三个班组,24小时轮流当值。由于用电急修工作要求响应迅速、安全严谨,而且经常东奔西跑,急修班员们必须个个体魄强壮,身手敏捷。每次接到供电服务热线95598派发的工作单后,急修班员们都会像消防队员一般,提上工具包和安全帽,飞奔上急修车赶往目的地。他们不仅要做到5分钟之内出车,还要熟记广州地图,在45分钟内赶到发生用电问题的地方。
在单位,面对的都是兄弟,回到家,又常常要倒夜班时差。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急修班目前有一半人尚未“脱光”。“哪有机会认识女孩子啊,而且就算找到了女朋友,也怕没时间陪。”今年26岁的阿坤打趣说,让记者帮忙介绍个对象。
街坊眼中的“光明使者”
每天,急修班都会收到几十单报障,全部由当天值班的十三四个人处理完毕。李广华告诉记者,急修班四分之一的出勤,都是处理跳闸、灯泡坏了一类的问题。“有时大家接到报障,火急火燎跑了大半个广州,去到才发现只要合一下闸就可以了,几秒钟修好,就又要赶往下一个故障地点……”
一般来说,灯泡、室内总开关等设备都属于用户的自有设备,并不在急修班的维护范围内。但有时用户搞不清停电原因,索性就拨打了95598转到急修班来。“无效报障多达四分之一,大家会不会觉得有点无奈?”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广华摇摇头:“不会。不管问题大小,对用户来说,没电都是大事,即便不是职责内该修的,有条件的我们也都会帮忙修下。”
没错,用电无小事。简单的一个故障,却足以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今年4月,家住海珠区新港中路的黄伯,亲自送了一面锦旗到急修班。原来,由于老城区楼面线老化,黄伯家时不时就会跳闸停电,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附近街坊好几年,直到急修班先后派了两个班组过去,重新更改了楼面线走向,才彻底解决了停电隐患。
“急群众所急,为用户排忧。”正如黄伯锦旗上所写的,急修班员们日复一日的走街串巷,解决的都是用户的燃眉之急。他们是老百姓眼中的“光明使者”和“活雷锋”,即便在这个惯用电子通信的年代,感谢信和锦旗仍然如雪花般源源不断飘来。仅今年,急修班就收到了35封感谢信。
节假日无休的“电保姆”
由于用电急修特殊的工作性质,每逢节假日,急修班更要严阵以待,做好供电保障工作。今年28岁的家严,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年了。“平常五一、十一假期不能陪家人旅游还是小事,最痛苦是过年,除夕夜开着急修车走在东风路,街上空荡荡的,旁边一辆车都没有,心里那滋味真是不好受。”
除了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不能按时吃饭,也是急修班员的生活常态。采访结束时,临近午休时间,用电公司饭堂飘来阵阵香气。但李广华告诉记者,班里的小伙子们从来不在饭堂吃饭。“大家不清楚什么时间就要出call,饭点到了,人可能还在很远的地方处理故障,所以一般都是买个盒饭,在急修车上吃。”
付出总有回报。这些年,急修班一直保持着服务承诺兑现率100%,接报完成率100%,客户满意率88%以上,客户投诉率低于0.03%,投诉处置率100%的纪录。这41名自称“电保姆”的小伙子们,用他们专业的服务和敬业的汗水,为广州城区住户守候着光明。
标签:广州,城市用电,急修班,电力消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