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6月30日,笔者跟随河南省郸城县电业局检修工区外线班到秋渠乡采访35千伏宋秋线清擦瓷瓶工作任务。只见乡间小路上阳光炽烈,树荫片片,一望无垠金黄色的麦茬地里,青脆的玉米苗、黄豆苗在灿烂的阳光中摇曳起舞,一排排电杆似卫兵般矗立在田间路边,一条条银线似项链般高挂在天边云端。碧空晴日下,几个全副武装的电力工人,似“蜘蛛侠”般在电杆上左右上下移动,电杆下面,一个黑黑胖胖的人正手搭在额头仰脸眯眼看着杆上人的一行一动,不时进行指点,他就是外线班班长同时也是这项工作任务的安全监护人褚加志。
褚加志不仅人长的黑,抓起安全工作来也是严肃认真,黑着脸不讲情面,人送外号“老黑”。笔者在他旁边,不时听到他的吆喝声:“张鹏,安全带打紧点!”“玉起,右脚脚爬子往上去一点!”笔者是个外行,看到瓷瓶都是露天的,就不解向褚加志询问道:“瓷瓶都安装在电杆顶部,又是完全露天的,一下雨不就冲刷干净了吗?为什么还要擦洗呢?”
他想了想,解释道:“通俗的说吧,电杆上的高压绝缘子就像一个满脸污渍的人带着草帽淋雨,雨水顺着草帽四周滑下去,只能冲掉一般性的浮尘,草帽下顽固的污渍是冲不掉的,必须得工作人员登杆用布使劲擦才能擦掉,否则,瓷瓶上的污渍堆积的多了,就是污闪隐患,在潮湿天气下容易形成通路,造成瓷瓶击穿,引起“闪络”事故,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清擦瓷瓶就是恢复它原有的绝缘水平。”
“接住!”说话间,他从车里拿瓶水扔给刚从22号杆上下来的张玉起,小伙子身上像刚被淋浴冲洗过,白白的皮肤因为暴晒而成了枣红色,只见他顾不上脱掉手套,接过矿泉水,咕噜咕噜一气喝了个底朝天才对我们微笑着打声招呼。褚班长介绍说小伙子去年刚分到检修工区外线班,干起活来又细心又能吃苦,平时还谦虚好学,很快就适应了岗位。只见他喝完水未做停顿便换下湿漉漉的手套,在脖子上搭条毛巾,紧紧腰中的安全带,蹬上脚爬子,抱着电杆又上了一基杆。
“从师傅,擦完这基杆子下来休息会吧。”褚加志招呼着正在杆子上买力擦拭瓷瓶的从红旗。从师傅四五十岁,褐色的面孔,身材微胖,论年龄论工龄在外线班都属于“老人”了,但从师傅干工作从不倚老卖老,拈轻怕重,爬起电杆来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实至名归成了检修工区的一面“红旗”。从师傅下了电杆后,拿了瓶水就一屁股坐到了路边树荫下,他摘下安全帽,脱下绝缘鞋,笔者才发现,他的帽子和鞋子里竟然都是湿的,尤其是鞋子,竟能倒出水来。从师傅忍不住笑着说:“人家是脚站船上水中游,咱这是脚站水中船里行啊,这脚啊,都泡出脚气了!”“不光是脚气呢,你看那张鹏,细气嫩肉的,脖子上的皮都晒蜕一层了。”褚班长不敢丝毫马虎地监护着还在杆子上的张鹏。
张鹏在外线班是年龄最小的,今年才刚刚22岁,“90后”,“独生子”这样的字眼总是让人跟娇生惯养联系在一起,听说在家里也真是个连油瓶子倒了都不需要扶的主。现在他却站在几十米高的电杆上,头顶白花花的阳光,努力右探着身子,用抹布使劲擦拭横旦上瓷瓶缝隙里的污渍,热汗眯住了眼睛,他顺手一抹一甩,水滴撒了在杆下仔细观察他的笔者一身。
中午近十二点时,当天的工作任务暂时告一段落,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集合在树荫下稍作休息,褚班长介绍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每天的工作任务都是按计划在凌晨五点钟开始,晚上八点前结束,中午最热的两个小时让大伙在附近吃点饭,树荫下休息会。”当听到笔者形容他们像蜘蛛侠时,从师傅说了句让人心酸的话:“大热天抱着热杆子、刮着热风、淌着热汗,这滋味真不是好受的。”
微风拂面,热气腾腾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掺杂着植物的清香,树木枝杈上俏皮的知了嘶哑着鸣曲,褚班长领着他的队员们拎着脚爬子走向不远处的检修车,与他们干裂的嘴唇、黧黑的脸庞相对应的,是身后笔直的电杆、锃亮的瓷瓶。炎炎夏日,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汩汩电流似清晨凉风沁人心脾,如江河湖水滋润心田。根据工作计划,明天他们依然要登上电杆,作业在高空中,用汗水和毅力保障电力输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