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气化网讯:电力小黄车在蜿蜒起伏的Z字型路上起伏颠簸。干净纯粹的蓝天,一望无际的草原,雄伟壮丽的白塔,迎风翻飞的经幡……高原旖旎的风光消减着抢修归来的疲乏。“真想长在这高原上。”车内的安静被打破。“长成格桑花?”“不,我喜欢向日葵。”不假思索的答案来自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透过车窗外飞扬的尘土,路旁几株傲然挺立的向日葵闯进众人的视线。硕大的花盘倔强地迎向川西高原刺目的阳光,仿佛是这个世界最璀璨的花朵。 “向日葵……”永远追逐太阳的脚步,把爱和温暖播洒在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这不正是国网四川电力(遂宁藏区)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责任和使命吗。车上的人陷入到若有所思的沉默中。
——题记
2014年8月, 54名遂电儿女远离家乡,挺进甘孜康定、雅江和巴塘,服务队以跨区域劳务协作的方式全面对接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从此,他们把甘孜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藏区的老百姓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藏区人民服好务。”问及援藏的初衷,队员们如是说。数年如一日,他们如倔强坚强的向日葵,根深深地扎进异乡的土地,日日夜夜不知疲惫的追寻心中的太阳,把电力人的大爱投映进藏区人民心底。
五防后台有电了
甲洼变电站监控后台失电,几天没找到原因,理塘县甲洼供电所所长格绒头痛不已,求助电话打到了巴塘运维班长李军处。正在热柯变电站巡视的李军分身乏术,只能远程电话指导,但问题仍没得到解决。让格绒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李军就带领两名运维人员出现在了甲洼变电站门口。主控室内,通过反复排查,细心的李军发现UPS电源模块电源灯虽然亮着却没有运行声音,原来是UPS电源模块“窝工了”。故障顺利排除,监控主机、五防系统恢复了正常运行。
婉拒了格绒所长“到家喝碗酥油茶再走”的盛情邀请,一行人又匆匆踏上归程。因为第二天,改造后的措拉变电站要验收投运,巴塘运维班刚接到了巴塘县供电公司运维检部主任桑珠打来的请求协助的电话。
为驻地供电公司解决疑难杂症不是第一回了,“有问题找李军”在当地供电系统已成为共识。在帮助兄弟单位上,服务队总是不遗余力。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电亮的是藏区的夜晚,温暖的是高原的四季。
“夜课” 开在培中村
“为了您的安全,湿手时不要开关电器……”
“高压危险,禁止攀爬变压器台架及电力杆塔……”
稻城县金珠镇培中村,服务队稻城运维班队员在夜校课堂上为村民们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培中村地理位置偏僻,常住人口不多,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是稻城县的贫困村,村民普遍缺乏安全用电常识。稻城运维班主动与村里精准扶贫夜校的负责人泽拉姆取得联系,电力宣传的阵地搬到了夜校的教室里。
布置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讲解通俗易懂的安全实用知识,发放宣传扑克和事故案例警示折页漫画,表演触电急救情景剧……丰富多彩的电力课把小孩子也吸引了过来,关于电的千奇百怪的提问引来众人善意的哄笑。
“最初开展用电宣传,村民们还有些抵触。现在每次来,老人孩子们都会很快围拢过来,有什么不懂的会缠着你问个不停。”情感的双向融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被接纳对队员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认可。
卓玛老人家的饺子
古学乡得则村97岁高龄的索兰卓玛老人无儿无女,是服务队得荣运维班结对帮扶的孤寡老人。第一次探望老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零乱的院落,黑暗狭小的屋子,倚在墙角的老人,唯一鲜活的是一只瘦小的藏鸡。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大家还是感到难以抑制的心酸。
打扫卫生、收拾家务、排查“诊治”进户电线,队员们各显身手地忙碌起来。看到老人盯着带来的面包不转眼,细心的邓秀芬赶紧撕开包装,将香甜的面包喂到老人嘴边,怕老人噎着又递上一盒牛奶。老人脸上的皱纹缓缓地舒展开来。煮好的饺子端上了桌,热腾腾的蒸汽熏得大家的眼里都有些湿润,但上扬的嘴角却勾画出最好看的弧度。
奔走于南北各县,53座变电站串连起的电力天路,镌刻下队员们深深的足迹。参与用电抢修600余次,受理咨询120余次,开展用电相关宣传50余次,提供上门服务30余次,慰问及帮扶孤寡老人300余人次,关爱留守儿童50余人次,捐资助学情况9000余元,参与精准扶贫服务10余次……109名队员,就像109株灿烂的向日葵,爱的光芒,穿透高原的严寒,辐射出太阳的温度。
“传递党的温暖,服务藏区人民,我们的服务活动就以‘向日葵行动’命名吧。”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党委的提议得到了队员们的高度认同。
三月的高原,天气清明而和暖。“向日葵行动”在甘孜雅江、巴塘、稻城、得荣、炉霍五地同时启动。松土、除草、挖沟、施肥、灌水,队员们在变电站周围平整出的空地上种下充满希望的向日葵种子。阳光温柔的洒落,世界静谧而美好,队员们憧憬着,向日葵在异乡的土地生根、发芽,伸展的枝叶,是勇敢的战戟,头顶的花朵,是坚定的信仰。那抹炫目的金黄,是燃烧的生命,浓重而热烈。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我们和向日葵一起在这里扎下根,各自创造奇迹。”(罗丽)
标签:国网四川电力,遂宁藏区,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