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梦到过电缆吗?”
“当然,梦里都是电缆挤出的画面。”谈到这里,侯帅的尾调明显上扬了些,夹杂着一丝兴奋。毫无疑问,这是她最熟悉的领域。
当谈及攻关的困难时,她回忆得颇为艰难。时间似乎滤过了那些苦涩,让梦中的电缆挤出、鏖战实验室的日夜、不同城市周折奔波的记忆都化为叙述中的云淡风轻。
她是向前奔腾的河流,沉静不喧,高度专注、全情投入,任时间在她身上刻下一圈圈涟漪,最终向时间兑换成奖赏。
人物名片
侯帅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三级领军技术专家,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她深耕电力电缆领域,带领团队开发了我国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国产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料”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内首批220千伏国产绝缘料电缆示范工程投产及推广应用。
要得其上,则要取其更上
目前我国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绝缘材料的年进口量约10万吨。对进口的依赖,也制约着我国高端电力装备的自主可控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做能用好用、性能稳定的电缆材料。”从项目一立项,“能用好用、性能稳定”这八个字就印在侯帅的心头。要想在多年被国外垄断的领域里突出重围,每一步都得全力以赴。
“电缆挤出失败了怎么办?”“重来。重新从前面的原材料筛选到生产工艺的摸索各方面配合,有时候重来一次就得一两个月的时间。”
“要想让电缆厂尝试国产材料,我们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多次取样,分析材料的可靠性,我们的数据让电缆厂对国产材料的性能更加有信心。”
“成果答辩汇报怎么让人在短时间内一听就懂?”“摸清行业中最基础的数据,走访各原料生产企业了解第一手的数据,找到其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再逐一击破关键点,梳理专家们可能会问到的问题,不打没准备的仗。”
取乎上者得其中,要得其上,则取其更上——这是侯帅的应对方式。“一件事我要做,就要做成,要么我就不做,我绝对不做烂尾工程。”侯帅说。
一个很“tough”的人
你无法和侯帅谈论困难,因为在她的记忆中,“困难”已经面目模糊。当然,困难并非不存在,个人全身心的投入、来自团队的支撑足以制服所有关于困难的忧愁哀叹。
傅明利,南方电网公司战略级高层次人才,是侯帅的老师,是整个团队的“定海神针”。“侯帅在我们团队,是一个很‘tough’的人,这是很珍贵的特质。”傅明利说,侯帅在与各种困难的交锋中,总是能持之以恒地沉浸其中。“tough”可以译为“坚强的”,但侯帅的“tough”远不是“遇事坚强”这么简单。这是一种长期保持的状态,它意味着一个人能坐得住冷板凳,以苦读修行换得知识积累、项目的突破。
在34岁,侯帅决定去读博士。“我的工作需要我去读,我就去读。”在傅明利的推荐下,她选择攻读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博士。
尽管有几年的电缆材料工作打底,但跨专业的知识体系依然将她淹没。“周末我会在家里看论文,工作中尽量把事情都做好,把每件事都兼顾好,累积多了,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几乎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硬挤出一条缝隙,她花在实验室的时间也更多了,头发掉得更多了,被电缆和材料相关的书填满的书架无声地见证着她的蜕变。
她听过一些质疑,但选择屏蔽。“我会证明我能做好,这些声音就没有了。”她只看自己脚下的路,当谈论起这些质疑的时候,她的语气没有什么波澜。
“侯帅这几年一直在做电缆材料,再攻读这个方向的博士很合适。以她的性子,兼顾好事业和学业是没问题的。”傅明利深知她的tough,在他看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让合适的人匹配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团队内部差异化发展,而非同质化发展,才是运行的良态。师承傅明利的侯帅,如今也发扬了这一要义。“她能利用好我们团队里每个人的优劣势来分工。我有海外留学背景,团队里我便负责编制国际标准及海外工程拓展。”侯帅团队成员展云鹏说。以才驭人,以才服人。在这样的氛围里,“心往一处去,劲往一处使”地解决问题成为一种常态。
只争滔滔不绝
侯帅是幸运的,她的选择与时代同向。
从2018年的不到500万千瓦增长到2023年的3770万千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容量的50%,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2025年,“深海科技”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海底电缆需求量正井喷式增长,电缆行业正迎来发展新动能。
“在电缆技术爆发的时代,在南方电网这样视野开阔的平台,拥有最好的团队,一同奋斗在电缆国产化道路上,我真的很幸运。”侯帅说。
如奔流之水,恰逢裂岸的潮,若没有顺势而下的江海,亦无流水独涌的波涛。所谓弄潮儿,不过是滴水与沧海相认的注脚。为了回报这份幸运,绝不被时代抛下,侯帅仍然不能停下脚步。
“傅老师让我放过一下自己。我说不行。攻关开始的那一刻,就进入倒计时,不确定性很多,我不能保证全部成功,我只能努力去拼一把,看到每天密密麻麻的工作清单,这种节奏我已经习惯了。”她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忘记了出席儿子的家长会,但是也迎来了国产电缆材料的一次又一次突破。
然而,步履匆匆间,她也有过徘徊。在侯帅读硕士时,电缆还是个冷门的赛道。“是继续埋头苦干在这个小众赛道上一条路走到黑,还是随大流紧追热门赛道?”在分叉路口前,她也有过这种困惑。“侯帅最后还是选择了前者,她的性格决定了她是个能踏实钻研的人。”傅明利说。
如果不做研发人员,她的理想职业是成为一名中国电缆技术的市场推广员。“看着成果落地,带领团队将中国技术走向世界,那种成就感很有吸引力。”她执迷于技术以及和技术有关的一切。这份执迷也在她的家庭中传播,她9岁的儿子已经熟知电缆的构造,并在她看书时好奇地抛出更多有关海上风电和海缆的问题。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侯帅仍然在忙碌,马不停蹄地全速运转着,她似乎永远有一行待办的工作清单。最近的一项是关于电缆屏蔽料的开发,“与绝缘料匹配使用的屏蔽料因为用量少,一直没有引起关注,导致屏蔽料价格居高不下。但是缺了它一样做不出我们自己的高端电缆。如果能攻克下来,又是个新突破。”
南网报记者 张玲 通讯员 金南汐
标签: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