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起我与电的缘份,则要从我小的时候说起,那时我大约三、四岁,父亲在镇上的粮食加工厂上班,而母亲则在父亲的厂里做临时工,直到现在我仍很清楚的记得,那时让我感到最大的幸福是晚上能同父母到单位上上班。我家当时住在农村,那时村上还没有通电,而父亲的单位在镇上,每天晚上都会有电,父亲在单位上只有一间房间,所以父母让我们兄妹几个轮流陪他们去住。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盏灯光曾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和幸福。
渐渐长大的我,懂得了父母的辛苦,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父亲的工厂只能每天晚上工作,所以在那段时期父母晚上要上班,白天又要做家务和农活,其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年少时的我一直努力读书、求学,也许是源自最初那盏灯光带来的温暖吧!一九九七年毕业以后,我幸运的分配到南昌县供电公司上班,从此真正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班伊始,根据国务院精神,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对于这项"民心"工程我深感欣喜,因为当时供电部门供电只管到台区,配电台区以下的都是归村电工承包,致使农村电价居高不下,有些甚至是城镇电价的几倍,造成了很多人有电用不起。而我能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因为曾经的我对电也有那么深切的渴望。
从2000年至2003年,我一直从事着农网改造的有关工作,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结算,都参与其中。我记得那是2000年年末,当时我还在基层供电所上班,供电所里只有一台电脑,所有的资料的打印、编制都是通过这台电脑,而供电所当时只有我一人会操作电脑。
记得那次是要对网改结算进行重新更正,时间要求很紧,我一个人在机房加班,当时的办公条件也不是很好,房间里即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冬天的晚上觉得尤为寒冷,但为了能按时拿出结算书,我一直工作到天明。像这样的情形,在农网改造的那段时期,对我来说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但那时的心情是愉悦的,生活是开心的,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我的很多同事们也都奋战在一线,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每个人都在奉献自己的力量。南昌县上半年投资了1800万元完成电网建设和改造。新建和和改造配电台区51台6730KVA,新建(改造)400V线路30KM;投运了35KV富山变10000KVA及滁槎变5000KVA主变;投运了10KV霞铃线、鑫维线等工程,通过线路的新建(改造)工程缓解了莲塘地区、小蓝经济开发区、昌东地区的供电紧张压力,彻底改善了供电"卡脖子"问题。
现在的我从事着有关电力宣传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用户用上安全、可靠、持续、优质的电能,是我们工作的又一个目标,我们也向社会公布了我们的承诺,为了我们的承诺,我和我的同事们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的工作着,但我却是快乐的,因为能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能让每扇窗户亮起灯光,让我觉得无比自豪。
标签: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