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一路走来的精彩

作者:韩 辉  2009-08-21

连日来,安徽固镇供电公司近百名农电员工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为企业再添砖”这一主题,交流工作方法,同商强企之策。此次主题活动,围绕十年来农电队伍建设的巨大变化,再一次让广大农电员工感受到了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加坚定了回报企业的感恩之情。十年以来,该公司举全局之力消除后顾之忧,以多措并举拓宽树人渠道,集多方关爱共建鱼水之情,铺就了一路走来的和谐大道。

建家曲:消除后顾之忧

李海泉,1966年6月出生,1986年1月参加农电员工作,用同事们的话说,他是一位“年轻的老农电”。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十年前,我最大的烦恼不是工作苦累脏忙,而是总感觉像是没娘的孩子,在企业找不到“家”的感觉。”李海泉说:“那时,普遍存在正式工是“主人”,农电工是“仆人”的思想观念,农电员工每月只能拿到二、三百元的工资,让我们感到没目标、没奔头。”

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农电员工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作呢?据调查了解,为了彻底解决农电员工的归属问题,固镇供电公司专门组建了“阳光公司”,负责农电员工的日常管理,解决农电用工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固镇供电公司与其建立工作“外委”关系,将农村电力设施、设备、线路、服务等委托“阳光公司”负责进行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双方按照协议兑付服务费。

经过多方调研,阳光公司又出台了农电员工薪酬改革方案。调整后的农电员工工资按照按劳分配和效益优先的原则,由岗薪工资、考核工资、年功工资三部分组成。其中岗薪工资根据岗位责任不同,设置若干个岗薪等级,最高为1160元,最低360元。同时建立常态的动态增长机制,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实施积分累计,当达到考核分值后,自动向上增长1薪,彻底拚弃了“死工资”现象。

“家”有了,钱“多”了,笔者再次采访了李海泉。他说:现在俺们实行了工资改革,正式工和农电员工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每月最少能拿到1000多元。只要指标完成的好,我们比正式工拿的钱还多,我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

树人曲:拓宽成长空间

翻开十年前的农电员工花名册,在266名员工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20%,80%的员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近20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化教育,中专学历仅有凤毛麟角的2人。在这种素质群体下,习惯性违章迭出不穷,偷漏电现象时有发生,练兵比武一片空白;在这种素质群体下,仅有1名农电员工担任副所长职务,培养对象寥寥无几。县供电局不得不选派大量的正式工到供电所任职,维持工作的正常开展。

十年来,固镇供电公司把“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不拘一格、岗位成才”作为农电队伍建设的工作指南,通过补血、换血、造血“三剂良方”,农电队伍素质低下的“贫血病”得以彻底根治。

一是启动素质工程。根据农电生产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建立了各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同时积极开展比武竞赛、技术攻关、QC课题、技艺传授、技能传播等各项活动,大力营造学习氛围。还和安庆电校联合开办了中专学习班,广大学员通过勤奋学习加上优秀教师因材施教,如今69位学员已经完成了学业。

二是拓宽成长空间。挑选能力强,业务精的农电员工担任重要管理岗位。通过精心培养,近10位优秀农电员工已从基层走向前台,成为敢抓能干的供电所长;先后有10名优秀农电员工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10多名优秀青年加入共青团组织,成为农电战线上的先进分子。

三是提高政治待遇。专门成立了农电员工会,并以此作为公司领导与农电员工平等交流沟通的桥梁。每季度至少召集农电员工座谈一次,围绕供电服务、生活福利、企业管理等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农电员工共提出了23条合理化建议,经过认真分析与核实,共有13条被采用。

关爱曲:共建和谐之情

十年前,正是国家社保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这时的农电员工基本上50岁左右就因身体达不到工作要求,只得选择离开农电队伍。由于没有健全的退休和养老机制,他们只能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养老问题成为农电员工浓浓的期盼,也成为各级农电企业深深的遗憾。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社保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农电企业不断推出举措,解决农电员工的各种困难。那么,固镇供电公司会有什么变化呢?通过广泛调查了解,我们得到了三个满意的答案。

一是办理五类保险。截至2008年,该公司已经为全体农电员工办齐了五项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建立了规范的农电员工档案,和社会其他企业一样,农电员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将依法享受养老待遇。

二是建立互助机制。2008年7月,唐南供电所农电员工陈家先家中不慎起火,三间平房被烧为瓦砾,给两个上大学的孩子筹集的5000元学费也付之一炬。该公司领导得知后,一边迅速派专人前往供电所探视和安慰,同时决定在全公司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在公司的大力倡导下,广大员工筹集的1.25万元现金送到了陈家先手中,一句句良好祝愿凸显了一份份关爱之情。

三是实施温暖工程。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对全县14个供电所进行定点分片包干,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到供电所了解农电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把公司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农电员工的心坎上。开展经常性的家访谈心活动,定期为农电员工检查身体,给他们购买了商业保险,救困扶贫,温暖人心。对生活负担较重,经济困难的农电员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农电员工的婚丧生育、伤病住院、困难遗属等情形,该公司都会派专人协助处理有关事宜。

十年的沧桑,十年的进步,通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供电人的明天,我们电力事业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固镇,农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