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终年,本该是颐养暮年,可是对于刘华贵来说,仿佛又焕发了青春。
停不下的"老黄牛"
多年来,在刘华贵骨子里总有着一份不放弃的精神,在同事们的眼里,没有比"老黄牛"更能形容他的词汇了。
大家都知道,供电所岗位危险性大,劳动强度高,常年在外作业,夏天头顶烈日、严冬脚踏冰雪,身披朝霞出工,裹着夜幕归来,艰辛是它的代名词。与刘华贵一起参加工作的好多人转了岗、退了休,而他却在这个岗位坚持走过了28年。如今,他已经是57的人了,瘦弱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处处体现着他28年的工作磨砺。看到他这么辛苦,公司领导有意给他减轻工作负担,可是在他主动加压下反而增加了负担。他说:"眼看着公司发展的摊子越来越大,供电所人员这么紧张,我可不能光看着别人干。再说,干这块工作我熟,我不干谁来干。"
这些年来,不管是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工作现场随处可见他的身影。供电现场出现故障,离不了他精湛的技术;现场管理中,离不开他的金点子;空闲时间,他还要组织大家学习《党章》,上党课,有人说:跟着刘华贵工作不能按时下班,要打乱生活规律。
去年夏天,正值三伏高温天气,也是用电高峰期。值了一夜班的刘华贵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里休息。天空没有一丝风,热得他睡不着觉。这时,他打开电视,刚看一会儿,突然停电了,他立即骑上自行车,带上工具,火速赶往配电室,进行检查。发现电压指示120V,多年的职业生涯,他判断是缺相运行,开始巡视线路,发现高压跌落式熔断器下方端部接线烧断。这时他立即报告供电所所长,10时10分联系调度停电,立即登杆工作,炎热的天气,电线杆也无情的烤人。"打铁须得自身硬",锈迹斑斑的螺丝,让他使出混身的力气,用捶子敲打着,排出铁锈,他脸上的汗水吧嗒、吧嗒的滴,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以熟练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很快维修完毕,前后时间仅用了30分钟恢复送电。
象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严寒酷暑,只要是在抢修线路的现场,经常会看到这个熟悉的身影,在电线杆上熟练作业的场景。但人们也会被感动着,因为他毕竟也是50多岁的老职工了,让供电所的年轻职工发自内心地佩服。
"人活着就要有点精神,脚踏实地做好工作,做一名合格的电力工人。"刘华贵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无数个的日日夜夜里,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在工作、生活中只知奉献,不图名利,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用心谱写着平凡的人生,可谓"老牛自知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
"难不倒"的老党员刘华贵有着军人一样的坚强意志和农民一样朴实的性格,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一名老党员的风采。困难面前从没见过他低过头、服过输,反而他还用这种精神影响着身边的人,服务着需要帮助的群众。看到老张家里买来的电风扇,主动上门组装;给李老太家里更换保险丝;给邻居维修电水泵。从此,人们都知道了在牛庄供电所有一个"难不倒"的老党员。
电力行业有人常说"6大指标":即电量、平均电价、线 损、电费回收、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这6个指标基本上可以衡量一个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在牛庄供电所,线损、电费回收和优质服务是前几年最挠头的三个"软肋",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刘华贵把大家动员了起来,主动协助所长召开专题会议来集思广益,心里有了底,开始全力以赴抓指标建设。
牛庄庄供电所担负着牛庄镇辖区内40多个村的供电任务,尽管这里的村、户通电率100%,但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部分线路跟不上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压质量差,有的用户家配有调压器,有电用不上的现象仍然存在。2002年夏,适逢农网改造二期工程,为搞好农网改造网改两个月后,供电所低压综合线损降到了12%左右。刘华贵顶住压力,坚持原则不妥协,继续排查中发现,问题出在表箱上。表箱锁封是农网改造一期工程遗留下来的普通暗锁,而且锁具、钥匙通用,一旦发生钥匙遗失,问题自然不可避免。于是,他提出锁封外加装一次性编码封,只要发生开启或破坏供电企业计量装置的行为即构成窃电,再依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给予处罚。此令一出,降损效果立竿见影。如今他管辖的线损率比指标降低二个百分点。
怎样加强电费回收管理,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如何充分调动农电工主动性,实现电费月结月清呢?他与农电工们共同讨论制定实施了《电费回收、上缴实施细则》。针对他们以往工作比较懒散、欠费后不愿停电得罪人的具体情况,把农电工的工作成绩同工资挂起钩,有力地促进了电费回收工作。电费制度在牛庄供电所是一项"铁的制度",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目前牛庄供电所已连续2年多实现电费回收、上缴"双结零"。
"农改"完成后,刘华贵马上把工作重心转到了规范服务行为上,他把公司党委的要求带到所里,扩大到职工和农电工中间,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把优质服务承诺、各种收费标准等公开上墙,并在各村主要街道、十字路口书写了电力服务标语及服务电话号码,要求值班人员"电话叫,电工到"。去年,他老父亲住院开刀,妻子打电话叫他回去照料老人,他说所里太忙回不去,气得妻子哭着撂下了电话。去年体检,查出他有高血压、高血糖,同事们看着依旧忙碌的他,都劝他别太操劳,可他却乐呵呵地开着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这点小病吃点药就行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如今牛庄大地220kV 、110kV、35kV、10kV线路施工建设他都参加过,城网改造、农网改造线路施工他也都干过,"电力线路"与刘华贵的交情一打就是20年,外线施工作业技术一流。风吹日晒磨练了他的性格,绵绵银线拓宽了他的胸怀。
2008年5月,干了半辈子低压工作的刘华贵,又向高压发出了挑战,干起了35千伏线路巡线员。来的新岗位,走的是老路子,不过在他身边多了一群年轻的队伍,与年轻人在同一起点上向着更新的目标出发。和年轻人在一起,他没有摆出老职工和老师傅的资格,反而更加地谦逊和蔼,不同是在每次巡线的时候,刘华贵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头,哪个地方对地距离不够,哪个地方拉线不紧,在他看来更是轻车熟路,不同的是肩上的安全责任更大了。
这个安全不仅仅在他自己身上,还有他身后的那些年轻人身上。初次跟他打交道的人,都感觉刘华贵淳厚朴实,不善言辞。可同事们却说他特别爱唠叨,因为不管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只要他在场,便要见缝插针地说上几句跟安全有关的话题,时间长了,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婆婆嘴"。不过,以前养成的习惯不管线路在哪出了问题,随时出发必须到现场。这一点,让那些年轻职工们对他都是佩服有加,言听计从。
在和刘华贵聊天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他对这个企业和工作的热情,虽然再过几年他可能离开东营区供电公司集体,光荣到走到幕后,但谈到公司的未来的时候,他的心志却很高。"如果企业需要的话,我还想再陪着这些年轻人走上10年甚至20年,把我手上的这点东西都交待出去,就算是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了。"
标签: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