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煤油灯的自白

作者:韩辉    2009-09-11

我叫煤油灯。说来也巧,我和新中国同龄,出生在安徽蚌埠。1949年9月的一天,我从主人的手中“哇哇落地”。全家人都对我赞口不绝:说主人心灵手巧,把我制造的如此精致。我的身体由灯身、灯头和灯罩三部分组成。灯身呈S型,就像高脚杯,优美动人;灯头是灯身瓶口,既是倒油口,也是放灯芯的部位,还可以调节亮度;灯罩由玻璃制成,主要用来聚光。我不但光线明亮,而且造型优美。

主人全家对我倍加珍惜。每一次加油都小心翼翼,唯恐弄脏了我的身体;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油布把我擦得干干净净。顽皮的孩子们可不能碰我,每一次他们试图把我提出去照明玩耍,总会被主人毫不留情的呵斥一番,我被全家当做宝贝一样搁在孩子们够不到的地方。当时虽说有的机关已经用上了电灯,但那是“公家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家家户户都缺不了我。就这样年复一年,我过的既安心又惬意。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通电的地方越来越多,被电照亮的范围越来越广,很多原来由我们“统治”的地盘纷纷让给了电灯。直到有一天,主人兴冲冲的回家宣布:我们居住的地区马上就要架设电路,即将用上亮堂的电灯。我的心猛的跌落低谷,失宠的情绪迅即蔓延开来。不过好在通电后,拉闸限电、线路跳闸、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我还能隔三差五的派上用场。但是到了80年代,城市停电的时间已经很少了。即使偶然有之,居民们也纷纷用蜡烛照明,用起来比我方便多了。主人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我送给一位住在偏远农村的亲戚,据说农村的电价很高,有的老百姓还在用煤油灯,就这样我一路颠簸到了新家。

时光如梭,眼见着到了90年代末。1998年,农村电网改造在我们村开始了。电力部门的施工队伍住进了村庄,小伙子们个顶个的棒,很麻利的把我们村的线路换了模样。听说改造后还实行了“三公开”(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四到户”(抄表到户、开票到户、收费到户、管理到户)、“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票据、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管理,农村的电价大幅下降,我被主人彻底“雪藏”起来。农村的好事真是一桩接一桩,2004年4月1日,安徽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正式实施;2006年6月30日,安徽省城乡其它类别用电实现同网同价;2006年7月31日,安徽省所有的地区实现了“户户通电”。

现在别说我了,就连灯泡、电棒等这些照明灯具在农村都面临下岗的局面,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是节能灯,既节能又明亮,既经济又实惠。灯的样式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听说市场上使用的声控灯、霓虹灯、各种遥控大吊灯、太阳能灯……应有尽有,都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步。

唉!年龄变大了,时代进步了,发展变快了。唠叨了半天,说实在的,这心里既高兴还有那么一点酸。最后,用一段打油诗表达一下我的心情吧:

俺也曾独占舞台,想当初大放异彩;

为顺应历史发展,让位于电的一代。

俺可是见好就收,其实也藏着无奈;

眼看着诸灯争艳,心中似鲜花盛开。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60年,电力发展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