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堵住渗漏的“水”

作者:祝骅  2009-09-15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从中揭示了水桶如何多装“水”、少漏“水”的一般规律。因此要提高水桶的容量,就要把短板加长。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当木桶密封严、木材质量过硬时,木桶的容量自然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如果木桶密封不好或木材质量有问题,决定木桶容量的就不单是那块短板,而是裂缝或漏洞。况且木桶短了一块板,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裂缝和漏洞往往不易发现,具有一定的欺骗和隐蔽性,其危害性更大。 

这些年来,电力企业员工上下同心合力挑水,使许多企业安全形势保持了平稳上升的态势。可我们还是要防范漏“水”的木板,像违章现象屡禁不止,部分设备隐患得不到根治,上级的安全要求等没有全部落实到位。是否就是漏水的木板?这边抓反违章,整治隐患,采用防范措施,水桶里的“水”还是装不满,让加水的人白费了许多辛苦。我们不妨想一想,每次搞一次安全大检查,总是有类同问题出现。每次现场安全督查,总是类似违章出现。每次上级下达安全生产任务,总是不能全部落实到位。水桶里的“水”是怎么漏的?主要是有些单位安全观念淡薄,心存侥幸心理,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长久这样过来了,安全当属“没事的”,他们视其为“长板”,因而疏于整改,致使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结果恰恰在这块所谓的“长板”上发生了漏水。 

有经验的木匠经常对木桶进行检查,采用把木桶装满水试验等方法,发现裂缝和漏洞,及时进行修补或加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又何尝不应如此?要堵住企业漏“水”, 要靠广大员工自觉地做企业水桶的修补匠。就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流程,制定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措施,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操作层,做到层层落实、层层监督,明确事情该谁干、怎样干、干到什么标准、向谁负责,不折不扣将各项部署和要求执行到位。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更为硬朗的工作作风,把注意力放在基层,把工作措施落实到作业面,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领导重视了,管理到点了,措施到位了,各级人员干起工作来方向才明确,职责才清楚,各项安全工作要求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企业管理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