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六十华诞,举国上下喜气洋洋,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正在一步步进向繁荣昌盛。作为十三亿分之一的我虽不是同伟大祖国一路走来,但通过信息时代各类媒介的耳濡目染也深深感受到了六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回顾起自己入行农电大家庭十几年来的经历,体会更为深刻。
一九九四年九月参加农电工作的时候,当时的当涂县薛津乡和龙泉乡已经合并为薛津镇,我的“家”薛津镇电力管理站办公室就设在原龙泉乡政府对面的小二楼内,楼下办公,楼上被一政府干部租用居家。记得当时包括即将退休的老师傅只有八九个人,站长和主办会计一间办公室,剩下的人全部在大厅共用一个通铺办公室,有六七张桌子拼在一起办公,由于再也没有其他办公室,所以这六七张桌子也算是当时的会议桌。虽然简陋但大家都心满意足了,听老师傅们说以前连房子都没有,还是在站内一职工家临时办公呢!
在这之后,薛津电管站几经搬迁,先是从龙泉搬到原薛津电管站楼上,也是大通铺办公室,那时薛津电管站的一楼已经兴办了薛津开关厂,安置了当时从电管站退休的职工子女。后来因管理需要又从原薛津电管站搬到薛镇变电所(当时薛镇变电所管理丹阳、薛津、围屏三个乡镇电管站)办公,2000年随着农电体制改革拆站并所工作的开展,改制成供电所的电管站在管理上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前协助变电所抓安全、收电费变成了自主管理了,同时对办公场所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时的供电局和政府协商购买了集镇原派出所的小二楼作为薛津供电所的办公室和营业收费厅,我们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家”了。此后薛津供电所因体制的变化,从经营到管理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二OO二年十月,在县公司、镇政府的多方支持努力下,我们正式成“家”立业了,薛津供电所三层综合办公楼拔地而起,和当时薛津镇政府新大楼遥遥相望,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说当时我们的办公楼在全省也是一流的。一流的设施成就了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随着农电体制不断的深入改革,四到户工作、农网改造工作的全面铺开,我们“家”不断添人进口,队伍不断壮大,从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二十多人,四到户工作从原先集镇的几百多户发展到8000多户,农网改造工作经过一、二期改造惠及千家万户,如今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送家电下乡”活动更是利国利民,造福百姓。二OO四年我县公司申报国家一流供电公司,我所作为“创一流”工作的排头兵更是不让风流,以优美的办公环境、过硬的管理水平成功迎接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领导、专家考评,助我公司成功当评为省公司第一批“国家一流供电公司”的称号。之后薛津供电所也获得多项荣誉和称号,接待全国各地兄弟单位参观交流超百次。成绩是过去的,展望未来更美好,努力不断,辉煌将不断!
而如今,随着乡镇区划的调整,薛津供电所和丹阳供电所进行了合并,我们又要喜搬新家了,新的丹阳供电所多功能四层综合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届时又一座全省一流的供电所将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民,为祖国六十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我一九九四年工作至今已近十六年,十六年的变迁尚且让人心潮澎湃,六十年的变化更是难以想象了。六十年沧桑,六十年巨变,六十年辉煌,我坚信,伟大的祖国将会越来越富强,我“家”也将会越来越美好!
标签:故事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