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儿才知报娘恩”。自从有了孩子,才知道母亲抚养我们兄妹三人有多么不易,所以自己总是有事没事往娘家跑。
娘家住在环城河边的桃源小区,对面是泗中操场,四周散住着泗城最早的居民,听母亲说哪儿居住的是以前104国道边的拆迁户。其实就是上个世纪一排排古老的红色砖瓦房,和附近新盖好的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小区一比,它好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成不变地静坐在那里发呆。
每次回家,母亲好像不欢迎似的,天一黑就开始唠叨:“赶快走吧,天要黑了,快点带着孩子回家吧!”因为每次都是这样被“赶走”的,所以总觉得不是个滋味,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
又是一个周末,我早早带着孩子回娘家,想在娘家多呆一会。望着母亲在厨房里准备着晚饭——萝卜饼和南瓜粥,母亲做的饭就是天下美味,心想这下可以大饱口福了。没想到母亲先做了两块饼放在袋子里,又照例唠叨起来,我再也忍不住,终于说出憋在内心已久的话:“不要再催了,每次回来想多陪陪您,为什么总是撵我走?难道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吗?!”
母亲听了先是很诧异,怔怔地望着我,然后心疼得轻拍着我的肩膀,说:“傻丫头,妈不是真心想撵你走。你带着孩子,吃完饭,天就更黑了,河边又没有路灯,路窄不好走。妈不放心呀!”怕我误解又举个示例,“前几年不是听说,河边拐弯处,黑灯瞎火的,有人开车一头栽进河里了。白天来了大吊车,才把汽车捞上来,多险啊!还好没出人命!……”
听母亲这么一说,才明白原来是因为没有路灯。想想父母的爱就是这样细致入微,一股暖流涌向心头,鼻子一酸,更要赖着不愿意走。女儿也撅着小嘴拽着母亲的衣角,撒娇地摇晃着:“外婆,外婆,不走,不走!”
“路灯啊,早就装到咱家门口了,”我也急忙找理由,“我们来的时候看见了,路灯管理所的同事正在安装呢。”确实,在前几天回家的路上,瞥眼见有人挖坑、立杆,“再说了,爸爸不在了,我们不是想多陪陪您嘛!怕您一个人孤单,您要是还不放心我们,回头再让孩子他爸来接一下,不就行了吗?”
经过我和女儿这么一番软磨硬泡,才算说服了固执又心软的母亲,勉强“收留”咱们。
吃过晚饭,母亲又开始催促,着急地非要打电话,问她的女婿怎么还没来。我不忍心看母亲着急的样子,安慰道:“没事,我们自己走,有路灯怕什么!”
“咱们这里真的装路灯了?”母亲将信将疑地问。
“您不信,咱们娘三儿出去看看,顺便散散步,您不是不放心吗?正好送我们一程。”我提议,心里也犯嘀咕。
一出门,母亲看着一排排新安装的路灯,惊奇地说道:“真装上路灯了!这么快,我怎么没有发现?”
“我说是吧!”我底气十足地大声说,“您没发现的变化多着呢!”
母亲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这一点也不奇怪。自从父亲去世后,她整天不出门,外面变化有多大,从来不关心,连上街买菜也懒得去。为此我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理由开导她。
“您看,现在这一片装了多少路灯,您也常出来走走。瞧,河对面的操场现在变化有多大啊!” 我不慌不忙,接着往下编“这灯的背后有电,电的背后有光明的使者,爸爸就是送光明的使者。我也是 ……”
眺望远处,那清凉的夏夜,华灯初上,河对岸刚建成的泗州广场上,畅游夜景的居民在灯火通明的陪伴下,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在高高的小太阳灯下,在林立的长形路灯还有镶嵌在地面下的景观灯的照耀下,泗州广场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炫目。广场中间,在四周围起护栏的标准跑道上,人们绕着红白相间的跑道或健步如飞,或悠闲漫步。跑道中间绿草如茵的操场上,一群蹒跚学步的幼儿在父母的呵护下,摇摇晃晃,激动的父母和开心的孩子笑成一片;
操场的外围,各式各样崭新的健身器上人们有的扭着腰,有的压着腿。操场的北面,灯光篮球场上的年轻人,你争我夺,挥汗如雨,尽情的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操场的南面,喷泉池边的平台上,不分男女老幼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
即使有不想锻炼的人们也散落在各处,或聚在休闲亭下,自娱自乐地唱着泗州戏;或坐在休闲椅上,看着大型屏幕上播放的《新闻联播》,聊着国家大事,家常里短。小商贩们摆着地摊,有吃的有玩的,花样齐全。他们一边数着钱一边满面春风地吆喝着。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在广场的空地上,突然冒出一座座巨大无比,五彩缤纷的卡通城堡。孩子们在里面蹦蹦跳跳,追逐打闹,发出的嬉笑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不知是受眼前热闹气氛的感染,还是我那蹩脚的借景抒情话语触动了母亲。她抬起头,望着眼前一片流光异彩,终于打开了话匣:“以前和你爸刚搬过来时,真不习惯。晚上伸手不见五指,路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小店里亮着跟鬼火一样的灯,环城河边还是土路面,小桥又窄又破,上面的栏杆还有几处被撞断,露出钢筋耷拉着。”母亲越说越感慨:“这以前的操场上,杂草丛生,空荡荡的,阴森森的。草地上坑坑洼洼。一下雨,全要绕着走。那几个单杠、双杠,早就锈痕斑斑,无人问津……”我们一边聊着一边走,来到了广场上。听着母亲的回忆,在看看眼前,我不禁笑出声来:“您说的那是哪年陈年烂谷子的事?看,现在的操场您还认得出来吗!”
女儿听到城堡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再也忍不住了,闹闹嚷嚷也要玩。刚把她抱下车,老公骑着摩托车从对面迎了过来,我不耐烦地喊了起来:“快带她去玩蹦蹦床,我正陪妈聊天呢。”顺手把女儿推给他,又搂着母亲回头指着我曾上的中学,那里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街道两旁装上了路灯,路边的商铺和小吃摊上挤满了刚放学的孩子们。校园里灰色的瓦房已变成了现代化的教学楼,教室里装上了电风扇、日光灯,还有电脑多媒体教室。在校园马路旁也装有路灯,每晚照亮着学生们上学回家的路。
我感叹着这里的沧桑变化,想起了那句话:要发展电力要先行。是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样样离不开电。理解了当一名外线工的父亲为什么早出晚归,整天忙碌着。我身上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满怀深情地对母亲说:“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电,就像您离不开爸一样。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一直守护着我们,从未离开过。”
标签:农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