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日新月异。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弹指一挥间,建国六十周年华诞即在眼前。现今为一名现代电力职工的我,回首起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迁,使我思绪万千,往事一幕幕再现……
我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从小生长在农村,80年代初期,那时百业待兴,电力供应相当匮乏。每天总是晚上8—9点钟以后才来电,早上8点钟左右就停电,白天来电的机会很少,那时因为电力匮乏的原因,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普遍农村家庭都没有电视、电风扇。酷热的夏季,大家都会赶往打谷场去乘凉,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休息,到很晚的时候8—9点钟以后来电了,大家就会赶往有电视机的人家去看电视。因为那时农村经济水平落后,那时全村200多户也仅有2家在省城南昌经商的人家才有电视,大家都要等到深夜8—9点钟来电之后,才会自带凳子去那2家看电视,那2家总是把电视摆在堂屋中间,大家座满了其2家院子和堂屋观看,后来因为看得人多了,那2家就分别买了一面大镜子来反射电视里的图像,好方便大家观看。好在那其中一家离我家路途比较近,但途中要经过一口井,那口井是全村的生活用水井,有一次因为看到半夜来电,就赶去看电视,途中伸手不见五指,一不小心掉井里了,因为那时电力紧缺的原因,乘凉的人比较多,他们及时地把我救了出来,至今此事记忆犹深。
到了读小学的时候,村里购买了发电机,每夜都会从6:30以后开始发电到电网来电,但发电机功率有限,输出电压偏低,只能仅于照明,每天放学回家后,总算可以在暗淡的电灯照射下读书、写字,不用在蜡烛光下读书、写字,但是电网来电还是要待到深夜8—9时以后。正因为此原因,那时人们打谷子都是要在凌晨1—2时就起早,轮流借生产队里打禾机打谷子(那时每个生产队只有1台打谷机)。
到了读初中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村每个小组都架起变压器,这时候的电力供应已得到较好的缓解,每村都选派了人员承包电,经过承包的电价均在1.2元左右,但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来电,相对电力供应得到保障后,家乡的办厂(粮食加工厂、砖瓦厂等)人员多了起来,少部分农家子弟带头富起来了,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此时农家的思想也放开了,农村家庭收也不仅仅限于耕种来源了那么单一了,下海经商的、到沿海城市去打工的、到地方私营厂子打工的……农户经济收入也因此好起来,此时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也基本上得到了普及,大家也很少集中在一起看电视了,每家每户都自行购置了打禾机,也用不着起早摸黑排队等候用生产队里的打禾机了。由于电力供应得到了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力提高。
到读高中时,正值新世纪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原先因为农村经济落后出去打工和下海经商的农家子弟出陆续回到家乡办起了养殖厂和加工业,农民兄弟的腰包鼓起来了,电力部门也进行了网改到户,家乡的电价也由原来经过承包的1元多每度电价降到0.6元/度,电力供应由原来的时段供应转为全天候供应,家乡的那口饮用水井已经填埋,村村修起水泥路,树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电杆,电杆上还架起了路灯,每家每户都购买齐全的电视机、电风扇等日常家用电器,酷热夏季,农家也会开着空调,看着电视,尽享夏季清凉……大家烧饭也用起电饭窝,炒菜用起了电磁炉,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尽情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电力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伟大变迁,旧时的痕迹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新世纪时代的召唤……正是因为看到电力发展给人们生活条件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一直很自豪地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电力职工!
标签:我与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