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柴火灶 沼气灶 电磁灶

作者:凡利达  2009-09-25

想起我家厨房的“革命”史,心中感慨时代变化之快。从柴火灶、沼气灶、煤灶、液化气灶到现在的电磁灶具等,不到三十年间就更替了五种之多,真可谓是“五世同堂”的燃具,每一次的替换都打上时代先进的烙印。 

我家住在山边,远离乡镇,祖辈传给下一代的遗训是靠山吃山,做菜做饭也靠山。从自小记忆起,家中厨房里用土基建成的柴火灶,是我们一家人生活的“机器”。每到中午和傍晚时整个村庄就炊烟四起,无风的时候远望着就向一座座小型“工厂”,给山村带来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特殊天气,整个村庄被炊烟笼罩,就象硝烟弥漫的战场。家里人喝水、吃饭全靠这座柴火灶,每天需要十几公斤的柴草。记得小时候我帮母亲在灶台下添柴,母亲在灶台上抄菜做饭,一顿饭烧下来,我的小脸就象京剧里的演员花旦一样,眼睛被烟熏得直流泪,母亲被油烟呛得直打喷涕,厨房也被熏得发黑。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我们村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政府扶持建起沼气池,厨房的第一革命开始了,新型的沼气灶具走进了厨房,无烟无味,火焰猛,无污染、环保,做饭速度快,晚上还用沼气灯照明,光线柔和明亮。但由于气体有限,少采做饭还要依赖柴火灶的协作。1979年春,我们大队投资架设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17个生产队照明,第一次通上电,彻底告别了煤油灯的历史。哪时是计划经济主导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靠电力部门下达用电计划,每户平均安装四盏灯泡,每月每户用电不超过2千瓦时,全大队月用电量包括农业加工用电在内不超过3000千瓦时。由于低压线路长电压低,还经常拉闸限电,因此节约用电是父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题。

转眼又到八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不够用的沼气能源渐渐被液化气所代替,同时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农家,电视机、电风扇、电饭煲等电器产品开始走俏农村,我家的厨房又一次新添一台电饭煲。从此,祖祖辈辈使用的柴火灶终于在我的手里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电器给厨房增添“火”力,既环境又不占体积,做出的饭又香又可口,我的孩子称是不要人“伺候”的自滚锅。

进入到九十年代末,随着农村电器化的普及,我们村的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已经永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在厨房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上,清洁节能的各式各样的电磁炊具落户于厨房,电磁灶、电磁壶、电磁炉等电子产品在厨房阵地上异军突起并在各自岗位上大显“伸手”。2002年第二期农网改造将我村由一台变压器新增到六台,容量增加到400千伏安,彻底摆脱了计划用电的束缚。现在我家的月用电量在150千瓦时,整个村子的月用电量将达到5万千瓦时,10千伏高压线路由七十年代的一条增加到六条。

从一穷二白浓烟滚滚的柴火灶,发展到现在众多知名品牌的电子炊具。在这场厨房革命嬗变的背后,庐江电网建设由小变大,供电能力由弱变强,电力设备经过无数次的建设升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8年政府“家电下乡”政策为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了步伐,也给供电服务带来严峻的考验。农户家庭实现电气化,象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早已不是希罕的事,新型、高效、快速的微波炉也摆在厨房显眼的位置。用电量的递增,农网二期的电网布局矛盾较多,低电压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无法满足当地农户电气化家庭的用电需求。2008年,在老家用电需求呈现紧张局势之际,庐江供电公司投资800万元对低电压台区进行农网完善工程改造,专门为我们村民组架设一条10千伏线路,安装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低压线路全部采用50平方的绝缘导线,电压稳定,电源充足。

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有一种服务与之形影不离,一路同行,那就是“国家电网公司”。多年来,供电企业为庐江县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充足的电力供应。村民们深有体会感慨道:“电源接到哪里,电线延伸到哪里,供电服务就在哪里”。三十年来,农村从无电到有电,从计划用电发展到今天的按需用电。有了先行官电力来做保障,许多家庭都建起了现代化的厨房,厨具的变化不仅让我切身感受到建国以来电力发展的成果,还能够通过厨具品尝到幸福生活,国家不同时期发展阶段的美好滋味。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