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从煤油灯到强大电网之路

作者:易舒  2009-09-28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解放不久,国家经历了多年战争的创伤,百废待兴。电力发展的基础非常薄弱,电力资源极度贫乏,许多家庭根本用不上电,完全靠煤油灯照明,常常是星星点灯,月亮做伴。夜晚城市里到处是漆黑一片,偶见一两盏路灯也犹如萤火虫一般。孩子们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或点亮的蜡烛下面读书写字。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工业已经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居民用电已经基本得到了普及,但电力的供应相对紧张,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居民生活照明用电无法正常保证,常常是三天一大停,两天一小停。而且是限量使用,许多地方规定:每户人家原则上每个月不得超过10度,否则就要按用电大户进行通报批评,为了随时应付停电给家庭生活带来的不便,煤油灯、马灯、手电筒、蜡烛等就成了家庭必备的照明用具。在那个电力紧缺的年代里,生活用品也是要限量供应的,煤油一个月一家只有半斤,为了厉行节约,晚上遇到星明、月亮时,常常一家人聚在屋外促膝闲聊,打发时光。

八十年代电力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居民用电有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电风扇、冰箱、彩电、洗衣机、家用空调等这些用电量较大又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已不断的进入了平常百姓家,社会上各类歌厅、舞厅、大型超市如雨后春笋接踵而至,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已越来越丰富,电力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保障,当地的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到了上九十年代,加大电网建设投入,提升供电服务水平。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开展,电网结构日趋完善合理,供电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户一表”,城乡实现了“同网同价”,电费也大幅度降低了,农民群众用上了放心电,交上了明白钱,地方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百姓得到了实惠,日子越过越红火。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已不会因为电压低而成为家里的摆设品。供电网络遍布县城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大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力发展高歌猛进,坚强网架、智能化电网高度融合,电力企业蓬勃发展。购买家用电器再也不需要受到用电的限制,可以尽情的享受经济快速发展所带给人们的各种需求,百姓的文化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供电质量和安全运行水平明显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由于有了充足而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地方经济也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如今城市到处灯火辉煌,大型商场星罗棋布,处处都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节日景象。那种白天见太阳,晚上看星星,月亮来照明,煤油灯做伴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还。

从煤油灯到电灯,从一根电线到智能化电网,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电网日益强壮,从崛起到腾飞,六十年的风雨历程,记录着电网发展的足迹,电网六十年发展,铸就丰碑永存。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电网发展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