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三大战役 灌南73万群众用上安全舒心电

作者:黄以华  2009-09-28

灌南建县后,用电靠灌南电厂柴油机组发电,不仅供电不正常而且用户很少,一直到1966年,全部用户也仅有100多户。1966年10月1日,35千伏灌云至灌南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后,灌南实现了电网供电。此后经过3年发展,才基本普及县城居民用电。而面广量大的农村,仍是供电的空白点,广大农民迫切地盼望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电。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始,江苏省人民政府实施扶贫通电工程。灌南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灌南县扶贫通电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决策重大问题,各乡镇也成立了领导机构。县政府还与各乡(镇)政府及县供电局签订了扶贫通电责任书,逐级明确了责任,协调联动,从组织上保证了扶贫通电工作的顺利开展。灌南县供电局作为全县扶贫通电工程的项目法人,深感责任重大。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三年通电方案,还成立了扶贫通电办公室,下设管理、财务、器材、工程和秘书五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和监管。

为让社会了解支持扶贫通电工作,把好事办好,供电局一是与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联办“电与社会”专题节目,请县领导发表专题讲话,刷写张贴大幅宣传标语,组织宣传车到城乡各地广泛宣传,编写送发扶贫通电简报,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扶贫通电氛围。

二是全力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县委农工部、县计经委、县财政局在扶贫资金筹措上做了大量工作。许多乡镇领导在落实政策、教育群众、协调化解矛盾等方面做了许多具体工作。许多农户能够顾从大局,主动砍伐自家的树木,为通电架线让道;有的农户甚至迁移了宅基地,保证了扶贫通电工程的顺利开展。

三是对施工工程实行统一质量标准,全程管理。抽调技术骨干,组成18支专门工程施工队伍。按照部颁标准,集中培训,提高安装人员技术工艺水平。施工中严把验收关,完工一项,验收一项,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勒令返工,返工费用自理,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供电人还为通电户全部装上合格的电能表和漏电保护器,为农村用电提供了计费核算及安全保障。

为确保在省市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供电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冒高温、顶严寒、披星戴月,放弃节假日,吃住施工现场。1995年为了赶在国庆节使2000户无电农户过上光明节,200多名电力职工日出而作,日落才归,不到1个月有,就完成全部通电任务。离县城40余公里的汤沟镇东南场村是个无电村,三面环水,交通闭塞,种的是低产植物,经济发展迟缓。有位老太临去世前说:楼房、汽车都见过了,就是没见过电灯。最后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电力职工闻知此事十分内疚,想方设法,快速勘察设计施工。通电时,该村男女老少欢呼雀跃,热泪盈眶,敲锣打鼓给供电局送来了锦旗。当年村里就建起了电灌站,发展了家庭副业,见了效益。

为减轻农民负担,保护群众利益,扶贫通电中的所有设备、材料均限价特供,从供电局统一调拨。严格遵守财务、材料管理制度,扶贫资金专户储存。在施工中,为不损坏粮田,职工背着沉重的器械,宁愿一趟趟绕道而行,也决不损坏庄稼。施工几年,供电人一直坚持“三不”主义,即不在用户吃一顿便饭,不喝一顿酒,不抽一包烟。自始至终,自带粮草,自备伙食,不增加群众一点负担。

1997年8月底,全县共完成投资3282万元,安装配变649台,22842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202公里,架设低压线路330公里,最后一批26406户无电户靠别煤油灯,提前完成预定三年的通电任务。至此,灌南全部消灭了无电户,广大农民圆了用电梦。是年灌南局作为全省唯一的县局参加了省扶贫通电会议并作了书面交流。

由于灌南县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扶贫通电时,许多供电线路架设质量不高。部分线路使用的是钢筋水泥混凝土方杆、木杆,导线截面多为16平方毫米,线径细,电力损耗大。用于生活照明的专用变压器很少,一般都是用农业灌溉变压器或者与个体户的变压器合用。供电半径严重超标,多数是在1公里,甚至还有2公里多。供电可靠性差,高峰时,风扇不转,电灯红眼。

1998年,灌南顺应群众需求,启动一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到2001年3月底,历时三年,灌南县第一期城农网改造结束,总投资12,306.10万元,其中新建10千伏线路88.65公里,改建10千伏线路713.7公里;新建400伏线路806.6公里,改建26.3公里;新建220伏线路1672.2公里,改建979.1公里;新上配电变压器680台、计33,506千伏.安;更换高损耗配电变压器178台、计6,557千伏安。农民用电安全可靠。许多群众靠电力搞种养加走上脱贫致富路。

2001年4月,灌南县启动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两年,灌南县共建设与改造10千伏线路360.14公里,低压线路166.72公里,配电台区613个,总容量为98,318千伏安。同年从新建的35千伏陈集变电所引出3条10千伏线路,向陈集镇供电。同年6月,城区10千伏新园线与10千伏纺织线之间装上第一台柱上断路器实现了手拉手供电。12月,从新建的35千伏城北变电所引出4条10千伏线路分别向县纱厂,农机厂、新园小区、东城区人民路以北、新安乡于圩村供电。到是年底,灌南县改造城区10千伏配电线路26条,合计410.91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252台,总容量94450千伏.安。对城区老式的10千伏柱上油断路器更换为ZW12-10型真空柱上断路器,新增10千伏柱上断路器14台,环网柜2台。城区公用配电变压器全部采用S11和S9型,新增的美式配电变压器采用了新型无功补偿装置, 对100千伏.安及以上专用配电变压器也装设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城区供电全部实现手拉手,乡镇供电实现了双回路,短半径。除特别情况外,可满足所有客户的全部用电需求。

三大战役,八年奋斗,灌南73万城乡居民终于用上了舒心电、安全电。

标签:灌南供电,扶贫用电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