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按需培训效果好

作者:孙贵书  2009-09-28

《中国电力报》农村电力周刊曾报道,山东省枣庄供电公司改革农电工技能培训方式,让农电工自己点题。农电工们在实际工作中有什么技术难题,可以现场提问,让授课老师解答,学员们称这样的培训是“按需培训”。

这样的培训形式效果明显,我不禁要为这样的培训形式喝彩!

作为县级或市级农电部门,大多会定时或不定时地开设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类培训班大多是由农电培训中心负责,事先定下培训内容,按内容组织材料,然后再选配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台上的老师竭尽全力,讲得头头是道,台下的学员因为不感兴趣,或者所讲的内容不切合实际,有的爱听不听,有的听得云里雾里,培训没有什么好的效果,纯粹是为了应付了事,“穷折腾”。

枣庄供电公司一改培训内容事先定调的传统做法,事先不定授课内容,完全根据农电工的需求培训。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大家对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问,老师则根据农电工提出的问题现场利用实物“道具”做讲解和示范,农电工们通过操作、演练现场实物“道具”,明白了其所以然。现场授课老师一语中的:“这种深入农电一线,由学员点菜下单的培训方式很灵活,真正形成了良性互动,提高了培训质量。”农电体制改革之后,各地供电公司通过考试、考核招用了一批农电工。不可否认,由于这些招用的农电工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对一些电气原理、线路安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像农村低压线损的管理,电动机降压起动的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运行原理,等等内容,都是农电工们在平时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而这些电气知识单纯地用理论讲课的形式,农电工们很难理解和掌握,而利用实物“道具”让农电工们自己动手去安装、调试,则会受到理论授课所不能比拟的效果。

“按需培训”的培训形式,符合电气原理“多动手勤动手”的原则,符合新形势下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需要。如果更多的供电公司都能象枣庄供电公司那样,改革传统的农电工培训形式,利用农电工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农电工的培训,那么,一定会打造出一支会经营、懂技术、能动手、适应力强的农电工队伍。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培训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