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顾名思义,乃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这其中包括门屏和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有土墙、石墙、砖墙及屋墙、院墙、城墙、墓墙之分。其基本的作用就是区域的划定和隔离,也潜意识体现了人类占为已有或防范外侵的微妙心理。
从古到今,可以说墙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象征。 内外有别,皆因心里有了一堵“墙”的存在。诸候、军伐割据时期,疆界的纷争就是为了争夺地盘,巩固其统治的地位和领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雄伟的万里长城便成了一种“国界”,也成了防御外侵的坚固堡垒。
二战结束后,1961年建造的柏林墙,是战后德国分裂的悲哀,象征着前苏联与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对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1989年拆除后,两德重归统一。墙的一建一拆,可见在历史上写下了许多的悲欢离合。小到一个家庭,墙的存在也是现实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既可以营造家园的和谐,也可以防范他人的盗掠。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其存在是极为客观、合理的。
但放眼望去,倘若人们都不安份守已,以肆意掳夺为手段,随意扩张自家的地盘,随处修建自家的院墙,则天下必将大乱了。可以说,大到国家的疆界,小到民间的院墙, “墙”的作用甚为重要,它既是祸端的根源,亦是安宁的基点,如何设置和建立,还得顺乎民意和天理,不可枉为之。
从古到今,我国就有“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美谈传说。想必心中无“墙”的人,定是胸襟坦荡没有遮掩的人,看什么都看得明白,想什么都想得公正,自然就没有什么可隐藏、可忧虑的了。
“墙”的功能演变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延伸。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不时见到路边的建设工地四周建起了临时护墙,墙上还绘上了图画,既保护了行人安全,又美化了施工环境,尽量减少施工期间对市区街道造成的脏乱影响。这虽是一种权宜之计,却也体现了人性的进步,值得赞赏和推广。
可任何一种经验,一旦取经的“和尚”多了,也难免念出了又一种出奇的版本,有些地方为了某个节日或盛典,对一些有碍观瞻的不雅地段干脆采取“画墙遮掩”的方式一遮了之,省去了麻烦耗时的彻底整治,倒也快捷便当。这时的“墙”己成了一块“遮羞布”,掩去不可告人的“丑事”,又堂而皇之地挽回了“面子”,让知道内情的人哭笑不得,见惯之后就习以为常了。
让人震醒的是,前一阵曝光的某公司对钱塘江三桥桥面裂口的抢修,居然是塞进砖块后在面上敷上一层沥青,如此视安全为儿戏的遮丑敷衍,颇谓触目惊心,后果不堪设想。如此敷衍了事的行为,说到底就是心里有堵“墙”在作怪,既要“面子”又要“遮丑”,两全齐美的方式唯有“墙”的现代功能了。
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用“墙”去扩张一切,遮掩一切。否则四面的围墙最终会困了自己的手脚和人生的。“墙”的功能在今天也该返朴归真了!
标签:墙,帏帐,兴义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