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腊月二十三已过,年算真正的开始了,年味渐渐的浓了。漫步于大街小巷,视野所至,干净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年货、喜气洋洋的年画、大人小孩洋溢的笑脸、攒动的人群,异乡的游子也开始心神不宁,无心工作,无不宣示年的气息、年的诱惑。年年守岁,辞旧迎新,传统过年成为人们渴盼的节日。
时代变换,传统的谋生方式更加多元化,如今人们走的越来越远,假期屈指可数,亲人相见自然是聚少离多。终于盼来了年假,对过年显得愈发强烈与渴盼。过年成为大家寄托亲情,倾吐相思,辞旧迎新,尊老爱幼的平台。
过年了,最繁忙的要数为人父母了,腊八节已过,就掐着算着还有几天过年。家家户户快乐地忙碌着,置年货,贴春联,挂门神,扫房子,庭院收拾的干干净净。辛苦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舒缓下来,借着新年的喜庆,在外的亲人终于可以团聚,趁着过年来犒劳犒劳大家的嘴,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热热闹闹,笑脸洋溢,炸的、蒸的、炖的、荤的、素的一应俱全,丰盛之至。
过年走亲串友更是热闹非凡、流露亲情。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携家带口,去长辈家里叩头拜年,走动走动。初二开始走亲戚,大路小路,走亲串友的人群满眼皆是,浓浓亲情弥漫乡野间,客家更是笑脸相迎,家里宾朋满座,倾其所有,满桌佳肴,互相倾吐一年来酸甜苦辣。酒桌上,推杯换盏,猜拳话媒,尽情的享受耄耋大餐,亲情之乐。乡野的小路上到处弥漫着笑意,一对儿小媳妇去走亲戚,男的问昨天去姑家给多少压岁钱,女的答道二百,边上一男的不回头就答道:“哎,小可,你们今天也去走亲戚啊”。再细看,发现认错人了,老汉笑了,小夫妻也笑得捂着肚子走了。
最快乐的要数孩子了,大人一面感叹着岁月无常,一面发着被日子给催老了的抱怨,小孩子们确不懂什么是岁月。早就盼着过年,趁着过年终于可以放下学业包袱,无拘无束,口袋里塞着鼓鼓的压岁钱,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穿着花花绿绿的新服装炫耀着、撒娇着。大人也不会计较什么,童真的孩子他们又懂得什么呢?趁着过年喜庆的几天赏给他们几个笑脸吧。一群孩子放着鞭炮,手里拿着可手的玩具,疯跑着,吵闹着,蹦跳着,欢腾鼓舞,喜庆洋洋。
各家各户,拜年祭祖,亲戚朋友在过世的亲人坟头烧纸燃鞭炮,寄托相思与哀悼。坟头余烟缭绕,鞭炮声声,盈盈白雪覆盖坟头。亲人们感叹着生命的脆弱,坟里坟外两个世界,可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走入另一个世界呢。
小时候盼望着过年,源于自己的童真和无知,年寄托着很大的快乐。现在更加渴盼过年,年成了岁月的一个符号,成了日子的一个留念,凝聚了太多的亲情、寄托与期望。
标签:年味,心田,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