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杂谈

文苑杂谈

常回家看看

作者:武永杰  2013-09-13

前几天,一位朋友的父亲逝世了。言谈中,朋友觉得在父亲生前照顾不周,心中充满了悔意,这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曾唱红大江南北的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时候,就被其中旋律缭绕的温暖、质朴的亲切之情所打动,以后再听这首歌的时候,又听出了几许无奈,几分期盼。

常回家看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我认为这一法律条款制定相当必要。人到老年,由于身体和环境等原因,他们的生活圈子小了,接触的人和事少了,难免会有孤单、寂寞之感,他们渴望沟通和交流,特别渴望同儿女之间多沟通和交流,但他们的这种想法是常得不到满足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跟我的朋友一样,往往在失去亲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做得不够,产生了诸多后悔。

世上“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这就叫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父母深情像一首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当官了、有钱了,但总以工作忙为理由,却遗忘了那个曾经给过我们温暖的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总会变老,当有一天我们柱着暮年的老拐杖孤独地峭立在窗前,您是怎样的感受?

常回家看看,为了我们不安分的心.飞翔再高的鸟,也有知倦返鸟巢的时候;理想再远大的学子,也有思乡归故的时候。出门在外,是为了兑现我们的理想,但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疏远亲情。越是在外面忙碌,越是觉得心中有一段无法痛快的割舍。

常回家看看,不是为了与父母斗气顶嘴,而是为了花心思与他们相处,彼此沟通。你是否记起父母的生日,亲自下厨精心为他们做过一碗长寿面?你是否会在闲暇着时,给父母打过电话说:“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你是否注意过他们从什么时候额上新添了几道鱼纹?他们从什么时候头发开始变白,牙齿开始脱落,从什么时候步履开始蹒跚,腰身不再挺拔。他们什么时候吃饭开始变慢,思绪不再那么敏捷,他们仅有的牙齿已经咀嚼不了过硬的食物,他们开始丢三忘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悔感伤呢?

其实,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他们年轻过,生命灿烂辉煌过。他们在生命最激情的时候赋予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在尘世中给我们温暖和快乐。可是他们现在正在走向衰老,无法逆转。有一天,他们终会纷纷离我们而去,扔下我们。当有一天我们悲观地送别他们的那一天。一切都将不存在了,所有关于那个家的一切,那个属于我们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属于我们的点点滴滴的温馨快乐……一切都将消失,无法从来。其实生活就是一道茶,要我们去慢慢品味,与父母相处,就是我们慢慢品味的过程。

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帮助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有些当儿女的,却常常抱怨现在工作忙,生活节奏快,以此为借口,而疏忽回家探望父母。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在日常生活里,假日里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做顿饭,洗洗衣服,和老人一起逛逛街、给老人打个电话问候,顺从老人的心意等等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又云:“人之行,莫大于孝。”无论我们高官在位,还是贫穷低贱,孝敬老人是德的基础,一个缺少德的人,是干不好本职工作的,也就不会得到重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仔细算算我们陪伴父母在身边的日子有多少?中秋、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朋友!别让爱来的太迟,让我们常回家看看,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来源:中国农村电气化网

标签:回家,老人,杭锦后旗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