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傍晚六点,一场秋雨落得恰逢其时。雨滴敲打着窗棂,没有盛夏暴雨的急骤,也不似深秋冷雨的萧瑟,倒像个温柔的调和者——把夏末最后一缕暖意裹进雨丝,又将秋初第一丝清凉悄悄铺开。走在雨里不用急着躲,反而能接住这份特别的温度,指尖触到的雨珠,一半是夏的余温,一半是秋的清爽。
风也跟着换了模样。浅秋的风不再带着盛夏的燥热,吹在脸上是淡淡的凉,却又没到刺骨的程度。它穿过树梢时,还留着几分夏风的慵懒,慢悠悠地晃动枝叶;可拂过衣领时,又藏着秋的清醒,轻轻提醒着季节的转换。傍晚散步时迎着风走,连呼吸都变得舒服,像是把夏末的倦怠和初秋的期待一起吸进了心里。
人心也跟着这季节软下来。夏末时总想着“再歇会儿”,连做事都带着点慵懒;可一到初秋,看着窗外渐黄的叶子、天边变浅的云,又忍不住生出几分多情。会想在周末午后泡杯茶,翻本没看完的书;会留意路边的桂花有没有悄悄结苞;会在下班路上放慢脚步,看看夕阳把云朵染成温柔的橘色。原来季节过渡时,人的心境也在悄悄转换,一半留着夏天的松弛,一半装着秋天的细腻。
就连枝头的叶子,都在演绎着这场温柔的告别。有的叶子还紧紧贴着枝条,带着盛夏的翠绿,像是舍不得离开熟悉的枝头;有的却已悄悄泛黄,风一吹就轻轻摇晃,像是在期待落在泥土里的归宿。没有落叶的凄凉,反而透着种从容——知道该告别时不纠缠,该停留时不慌张,这大概就是浅秋里万物的智慧。
其实浅秋最动人的,就是这份“一半一半”的温柔。没有盛夏的热烈灼人,也没有深秋的清冷萧瑟;没有完全的告别,也没有彻底的开始。万物都在慢慢变化,人也在这变化里慢慢感受。难怪文人总爱写浅秋,写它的雨、它的风、它的叶,其实写的都是藏在季节里的生活诗意——不是轰轰烈烈的美,而是细微处的温暖,是过渡时的从容,是人心与自然悄悄共鸣的瞬间。
这样的浅秋,不用刻意寻找美好,只要慢一点、再用心一点,就能在雨里、风里、叶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柔与期待。
(王帅 过传武 孙静)
标签:王帅,蒙城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