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人与人的相遇与别离,常被冠以“缘分”二字。这看似玄虚的概念,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相识于缘起,结束于缘灭。缘来之时,如春风拂过原野,生机盎然,非人力所能阻挡;缘尽之际,似秋叶归于尘土,悄然无声,任凭如何挽留也无济于事。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启示我们对待人际关系当秉持“不刻意、不强求、不勉强”的态度,学会在无常中保持内心的平和。
“一切随缘”并非消极的随波逐流,而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与豁达。它要求我们坦然接纳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该吃的苦,坦然承受,从中淬炼坚韧的品格;该受的累,欣然承担,在磨砺中积蓄成长的力量。真正的随缘,是在努力之后对结果的释然,而非未尽全力前的自我放弃。正如行路者无法改变风向,却能调整风帆,我们无法左右缘分的来去,却可以选择面对它的姿态——是怨天尤人、纠缠不休,还是泰然处之、从容转身?
人生的烦恼,往往源于对“得不到”与“留不住”的执念。对于求而不得的东西,强行占有只会徒增痛苦;对于心已远去的人,苦苦挽留不过是自我消耗。林徽因曾言:“心若在,断了联系又何妨;心若不在,寸步不离又怎样。”此言道破了关系的本质——维系人与人之间联结的,从来不是外在的捆绑,而是内在的共鸣与真诚。抓不住的东西,连伸手都是多余;能被轻易抢走的,本就不属于自己。这并非自我安慰,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清醒认知:真正属于你的,不会因距离而疏离,不会因诱惑而动摇。
学会放下,是与自己和解的开始。放下不是遗忘,而是将过往的经历沉淀为生命的养分,让曾经的伤痛化为成长的勋章。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无法掌控的外在事物,转而专注于内心的丰盈与自洽,便会发现:快乐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给予,而源于自身的从容与满足。心若从容,纵是独行也无惧;内心自洽,哪怕平凡也安宁。
由此可见,缘分的真谛不在于“永不分离”,而在于“相遇时珍惜,别离时释然”。愿我们都能在缘起缘灭的轮回中,修炼一颗强大而从容的心,不困于情,不惑于物,以顺其自然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通透人生。(王帅)
标签:王帅,蒙城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