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国家电网:科技创新如何释放动力

  2009-09-11

编者按:电力工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本篇报道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做为案例,分析电力行业中的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虽然其中一项科技成果未能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但两者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8月8日16时10分,福建省罗源县白塔乡,狂风暴雨中福建电网623线跳闸,全线停电。就在同一时间,福建省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GDPRS)的应急指挥系统启动,故障定位分析子系统投入运行,抢修人员急速赶往事故现场。GDPRS系统通过分析将故障点锁定在623线14号杆,抢修人员及时赶到,发现位于悬崖峭壁处的14号杆上挂着一条树枝……40分钟的鏖战后故障被排除,623线送电成功。

此情此景并不是停电事故演练,因为一天之后“莫拉克”台风从东南海面进入了大陆地区。

8月9日16时20分,重创半个台湾的“莫拉克”台风在福建霞浦县北壁沿海正式登陆。“莫拉克”,在泰语中的意思是“绿宝石”,一个柔和而美丽的名字。但这个以“莫拉克”命名的热带风暴席卷了霞浦全境,使30多基电线杆和300多公里网架线路遭到毁损,造成2万5千多个用户停电,大地陷入一片黑暗。

一场抗击台风的战斗已经悄然打响。

在此两天前的上午,GDPRS平台上一场防御“莫拉克”台风的应急会商电视电话会议正在紧张进行,防汛抗台Ⅰ级响应启动。在GDPRS的全面分析下,防台预案、物资保障、抗台抢修……甚至于车辆调度等都被有序合理地进行了安排。

8月9日21时30分,霞浦县供电公司恢复了22条10千伏馈线。当日下午登陆的“莫拉克”台风,使霞浦县27条次10千伏馈线出现故障或受损。

8月11日15时,福建省受台风“莫拉克”影响的受灾区全部恢复供电,GDPRS在此次电网抵御 “莫拉克”台风中居功至伟。

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效益

2008年5月,福建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鉴定会上,由5名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用“信息丰富、功能齐全”等评语对GDPRS系统给出了鉴定意见。

“GDPRS的研发始于2003年,2005年底完成了技术准备等各项前期工作,2006年省电力公司正式启动了这一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并获得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批准。”福建省电力公司科技中心王庆华副处长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说道。

据王庆华介绍,GDPRS系统之所以能快速定位故障点,在于该系统以国产化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全省电网统一应用地理和电网数据,矢量、影像与7种灾害分布图叠加,从而实现了灾情的快速巡视和定位。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电网和其它各种信息在GIS上的集成应用,使得该系统能够监测、发布预警和启动预案,提前转移负荷,并实现抗灾减灾的全过程管理。

根据测算,GDPRS投运后,通过灾前预先转移负荷,减少电量损失约14400万千瓦时;同时在抗灾过程中由于缩短停电时间,减少电量损失约21600万千瓦时;在电网的综合整治和优化运行中也发挥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估计在3.2亿元左右,”王庆华说道。据他介绍,研发GDPRS系统的资金投入大约为5000多万元。

折戟国家奖令人遗憾

2009年5月14日,福建省电力公司的“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参与了申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评答辩。2009年6月2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通过项目中,“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榜上无名。

“GDPRS系统是国内首个电网综合防灾减灾系统,在功能完整性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王庆华说道。对王庆华而言,这个项目没有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初评多少让人有点遗憾。因为就在2008年,该科技成果分别获得了来自福建省和国网公司的科学技术一等奖。“目前该系统的一部分研发人员已经参与到国网应急指挥体系的研发工作中,”王庆华介绍道,他对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仍充满期待,毕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得到业内的肯定和赞许。

“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标准主要是看科技创新,科技项目在技术创新上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综合处滕跃处长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据滕跃介绍,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评判标准的一个方面,但并非最重要的方面。此外,评审专家都是来自各领域的权威人士,一项科技成果要想入他们的法眼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科技创新国网实力不俗

尽管福建电网的GDPRS系统未能入选,7月31日公布的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建议授奖项目中,国网旗下仍有3个科技项目进入名单。来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重大科技项目“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被建议授予一等奖。

“项目主要源于国家973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研项目,是项目组历时8年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中国电科院仿真所李亚楼总工程师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说道。据了解,该项目研发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上。

据李亚楼介绍,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ADPSS)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世界上首套可模拟大规模复杂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实时数字仿真装置。该装置由机电暂态仿真子系统和电磁暂态仿真子系统组成,实现了大规模交直流电网的实时和超实时仿真。

通俗些来说,这是一套模拟电网复杂工况、提供试验平台的装置。由于电力系统是超大型人造系统,其运行特性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运行特性研究又无法在实际系统中完成,只有通过实时仿真试验进行。“传统的动态模拟、数模混合、国外实时数字仿真装置(RTDS)等,都不能在仿真实际电网的同时,精确模拟HVDC和FACTS等设备的暂态特性,因此难以研究这些设备对大电网运行特性的影响。”李亚楼说道,ADPSS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作为获得200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的项目,该项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事故分析、电网规划和运行研究、在线分析计算、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控制等电力系统的众多环节之中,“将为国家节省投资10亿元以上”。

明年参评仍然令人期待

2009年8月25日,国网公司2009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出炉。

在国网公司公布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名单中,包括“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跨区电网动态稳定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实施”、“华东电网高级调度中心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电力系统在线动态安全评估和预警系统”、“风电机组功率特性和电能质量测试方法研究和检测能力建立”、“电网空间信息应用支持平台的研究和应用”等一系列在技术上颇具创新性的科技项目。至于哪些项目将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角逐,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结果仍令人期待。

“每年年底会接收推荐单位报上来的项目,接收时间到次年2月底截止。”滕跃说道。他表示,一般每个单位会先在内部评出优胜者,参与次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之后进入既定程序,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后进入初评,初评优胜者继续接受由各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最终获奖者名单将通过科技部核准并上报国务院批准。

“随着智能电网规划的出台,电网企业、设备制造商和各科研单位的研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来源:中国能源报

标签:科技创新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