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月11日发布数据,8月份,中国工业生产继续加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经济回暖迹象明显。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1~8月用电量数据终于由负转正,再次令人鼓舞。
仔细考量第一、二、三产业的用电量增长率的不同,可以发现,用电量大幅增长的平静的湖面下,暗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潮涌。
经济回暖助用电量由负转正
“用电量由负转正,当然可以说是经济回暖的结果。最近几个月楼市、车市的火暴,钢铁厂纷纷开工,加上消费的兴旺,都可以表明经济确实复苏了,这就必然会导致用电量的上升。当然,夏季高温期间居民用电量的增加也是原因之一。”英大证券研究所电力行业分析师卢小兵告诉记者。
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伟对此颇为谨慎:“8月份用电量大幅增长的最大原因,还是夏季高温导致居民用电量大增。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基础尚不稳固。上半年楼市火暴主要是消化住房库存,地产商大量套现以解决资金困难,新开工量并不大。汽车行业确实复苏了。另外,在抗旱和家电下乡的影响下,农村用电量也增长比较快。”李伟认为虽然经济回暖并不稳固,但社会和很多行业对电力的需求旺盛,因此下半年保持用电量正增长并不难。
虽然经济复苏的力度和持续性仍存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大力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拉动了经济增长,并带动了用电量的回升。
用电量构成随经济结构调整
在保增长的同时,调结构也是今年我国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世界经济格局严重失衡,外贸进出口的持续不振和诸多行业产能过剩,更增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在8月份的用电量分行业构成中,第一、三产业的用电量均保持较大幅的增长,分别增长6.29%和10.70%,而第二产业却下降了2.84%。国家统计局此前分析认为,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数据与用电量不一致的原因。
“三个产业的用电量不同,确实也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在持续进行。上半年有色金属、矿产、化工、钢铁等用电大户均开工不足,这是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受经济复苏推动,环比在增长。第三产业如金融业的效益很好,A股上市银行的利润几乎占据了整个1000多家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可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但金融业不需要用太多的电,包括一些服务业,用电量也不大。由此可见,经济结构调整确实对用电量的构成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卢小兵解释道。
李伟也认同这种解释,并举例而言:“前段时间,我去甘肃农村调研,发现当地很多村民都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原来可能十天半个月洗一次澡,现在成了两三天就洗一次。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们开始形成使用家电的习惯,这就会大大增加农村的用电量。现在经济的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比如最近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特别关税,贸易保护主义会使外贸出口更加困难。大力发展内需消费市场,社会和居民的用电量就会增加。但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新闻链接
8月全社会用电量增8.22%
国家能源局9月14日发布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46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2%,环比增长1.23%,继续保持4月份以来环比正增长态势。
1~8月累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340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641.44亿千瓦时,增长6.29%;第二产业用电量17242.3亿千瓦时,下降2.84%;第三产业用电量2555.16亿千瓦时,增长10.7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70.33亿千瓦时,增长11.39%。
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2956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287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325小时,下降134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107小时,降低309小时。
标签:经济结构调整,用电量构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