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每当夜幕降临,须江两岸无数盏华灯齐放光芒,宛如流彩星河,广大山村“夜明珠”照亮了群山寂静的夜空。在这温馨、和谐的氛围里渗透着电能的多彩魅力,伴随着电能延伸的,是光明,是温暖,是力量,是希望,也是江山供电人60年坚持不懈的追求、责任与奉献。
60年,江山大地沧海桑田。
60年,江山电力日新月异。
60年春秋,弹指一挥间,而江山市电网却已如同一条条交错的经纬线遍布城乡,纵横在江山这片充满生机土地上,从城市到偏远山村,从一夜孤灯到万家灯火,从星星点灯到光芒璀璨,优质的供电服务让58万江山人民逐步过上了更加富足、文明、和谐小康生活。从过去砍柴做饭到今天轻轻一按开关就可动手炒菜;从过去走几十里山路看一场黑白电影到今天坐在家里只需鼠标一点美国大片随时看……是电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60年来,江山电力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跨越,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光明赞歌。2008年,全市电站年发电量超过了7亿千瓦时;全市用电量达到了15.79亿千瓦时......一代又一代江山供电人以最广泛的布局、最细致的触角、最大范围的延伸,履行了电力工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农村的崇高责任。
六十年服务发展见证江山巨变
今年5月中旬,该市恩派门业公司接到了一笔每月要一万套免漆套装门的外贸订单,要求从6月底开始交货。但由于还未实施变压器扩容,根本无法满足订单生产,如不能按时交货,损失无法估算。“绝不能按部就班,使电力成为制约企业加快发展的‘瓶颈’!”市供电局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施工人员,抢时间、抓进度,在6月2日提前20多天为恩派完成了400千伏安变压器扩容项目,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这仅是将汕电力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俗话说,“无电不工、无工不富”。60年来,江山电力与时代同步,以服务发展为己任,电网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电力供应能力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江山巨变。
1952年,公私合营江山电厂建成发电,江山电力发展由此起步,年发电量仅为2万千瓦时,全市用电量仅3.15万千瓦时。50年代后期,国家大型企业江山水泥厂的兴建,加快了江山电网的形成和发展。1959年,我市第一条6千伏高压线路西门线运行,并与浙西电网相联接,江山用电开始逐步由大电网供电。1962年,江山供电所成立,对境内供用电实施专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电力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从80年代开始,伴随改革开发的春风,江山电力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江山电网向扩大供电面积、提高供电能力、提高电能质量发展,重点构建公用35千伏网架,并于1985年实现了乡乡通电。电力的扩张,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江山市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提升了江山的经济实力。
进入90年代,随着江山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江山市电网建设更加注重前期规划和合理布局,重点构建220千伏和110千伏网架,电网结构趋于合理。其间,新建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所和35千伏变电所各2座,并对原有电网进行改造,形成了多电源供电的环形电网。特别是1993年原塘岭乡偏僻的苦叶田村通电,标志着该市实现了村村通电。1999年12月29日江山市首座220千伏变电所——仙霞变投运,标志着江山电网已形成以220千伏电网为骨架、110千伏电网辐射并带动35千伏电网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机电、木业加工、电光源、消防器材等江山市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给电力供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江山供电局面对挑战顺势而发,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提升发展的部署要求,在加快电网建设的同时,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举全局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专业化供电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服务理念。2008年,全市工业用电量达13.274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84.05%,电力充分发挥了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官的重要作用。
一路奋进一路歌。经过60年风雨历程,目前全市电网拥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主变容量48万千伏安;110千伏公用变6座,主变容量30.45万千伏安;35千伏公用变11座,主变总容量11.92万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9条/222.16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127条/1627.98千米;10千伏配变2936台/557255千伏安。
六十年服务民生彰显社会责任
许多中老年人也许还会在记忆里留存着这样的印象:家里要过什么红白喜事,提前两天就得到供电所打招呼,说好话,请他们那几天别停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江山电力企业只有“业务扩充”的措施,没有“优质服务”的概念。解放后较长时间,供电单位给人的感觉便是“三难”: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
现如今,这种现象已经不复存在,2007年和2008年,江山供电局客户评价满意率分别达99.52%、99.72%,服务承诺兑现率保持100%,并连续两年被江山市委、市政府评为“最佳满意部门”,当年的“电霸王”一跃成为今天的“电保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从“电霸王”到“电保姆”,两个称呼的变化生动反映出了电力服务本质的变化。“人民电业为人民”、“客户用电无小事,群众满意百分百”……60年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市供电局在构建坚强电网的同时,彰显社会责任,宣扬“以电相连、用心沟通”的服务理念,把优质服务作为生命线工程,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本土化战略,始终把群众满意放在心上,不断地通过理念教育、业务技能的提升,以团结协作的精神,铸就“阿毛”本土电力服务品牌,写就了一幅幅群众满意的服务篇章。
为进一步提升“95598”热线电话的服务效能,2007年8月,市供电局成立了衢州地区第一支电力服务队——“阿毛”电力服务队。服务队确立了“把满意写在群众心上”的服务目标,向全体市民作出了“电话一叫、阿毛就到”的庄严承诺,并提出“急客户所未急、想客户所未想”的服务理念。为凝聚全队力量、抓好团队建设,服务队结合实际,实施“各尽所能、各取所长”的管理文化,“普遍服务、突出特色”的服务文化,“我心有你、携手共进”的关爱文化等三项文化建设,并针对党员、团员分队和4个农村中心供电所分队区域特点,细分服务市场,推出了面向特色工业功能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山区群众等不同类型的特色服务。
今年7月29日晚7时半许,一场龙卷风突然袭击了贺村镇,造成14条10千伏线路跳闸,40台农村公用变故障,该镇大面积停电,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就是命令。“阿毛服务队”第一时间组织队员冒雨巡线,全力查找故障点;该局领导立即前往事故区域,协调制定抢修方案。经过连夜加班奋力抢修,晚上9时35分,恢复了集镇供电,次日下午1时,恢复全部供电。他们用最高的效率、最强的战斗力,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推行特色文化建设和个性化服务措施,“阿毛”服务队迅速赢得客户的普遍赞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去年1月下旬起,江山市遭受了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造成境内12个乡镇、272个行政村,共9.5万户、28万多人停电,成为全省受灾最严重的三个县市之一。面对大灾,江山供电人毫不畏惧,他们充分发扬“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放弃春节休息时间,不分昼夜,累计共投入抢修力量26677人次,提前全面完成了电网抢修任务,保证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因为抗冰救灾作出的突出贡献,江山供电局被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群众问题无小事,服务民生无止境。在荣誉面前,江山供电人并不满足。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近年来,江山供电局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为着力点,对内设立联络员,对外聘请行风监督员,了解研究企业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通过简化办事程序和提升服务素质,干部职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城区供电所还被列入全省13家“‘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创建工作示范单位”,树立了江山供电人的良好形象。
六十年服务农村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刚通电那会,由于电压不稳,电灯会时亮时暗,而且那时经济条件差,觉得用电灯是个奢侈品,不到天全黑下来是不会用的,更多的时候还是用煤油灯。现在不一样了,生活好了,电压稳定,电价合理,家里电器样样俱全。”贺村镇的王大妈这说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生活娱乐,电器当家。”江山市广大农民过上了电气化的新生活。
1985年,实现乡乡通电;1993年,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2000年,实现户户通电……60年来,江山供电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农村电网投入,致力于消除电网安全隐患和供电瓶颈,提高农村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效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忙“双夏”季节,该局每年都精心组织,服务“三农”,确保农村“双夏”用电和农民安全用电。到了90年代,江山供电人就已经筹资开展电力扶贫活动,帮助21个该市山区贫困村进行电力建设,使电网线路延伸到农村各自然村,实现全市村村通电。1992年,该局被国家电力公司评为“三为”(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标兵。
跨入二十一世纪,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不断增加的需求,江山电力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加快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1998年至2003年,投资1.46亿元,在全市实施了农网改造,农村用户全部实现了用电同网同价目标,尤其是在2000年全市实现了户户通电。2004年到2006年,投资1.72亿元加快电网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使35千伏及以下供电容量达到439604千伏安,比1998年农网改造之初增长1.84倍。通过坚持不懈的电网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了网架结构,初步建成了坚强的江山电网。2007年至2008年,江山市共投入资金4.05亿元,建成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所1座、35千伏变电所2座,开工建设35千伏变电所2座,新建和改造220千伏线路71千米、110千伏线路54.5千米、35千伏线路35.05千米、10千伏线路182.4千米、低压线路353.3千米,新增和增容配变311台/48964千伏安,全市建成9个电气化乡(镇)、106个电气化村,使电气化乡(镇)占全市乡(镇)的比例达42.85%,电气化村占全市行政村的比例达33.97%,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创造了条件。今年9月,江山市还顺利通过了省“新农村电气化县”的考评验收。
农村的发展需要电力支撑,农民的幸福生活需要电力保障。今年,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幸福乡村”的宏伟目标,对新农村电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供电局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大局,进一步坚持政企合作,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切实做好“十二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不断提升江山市新农村电气化的整体水平,为创建“中国幸福乡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望篇:畅想明天,让光明与我们的梦想同行!站在新的起点上,江山供电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我市“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上来,紧紧围绕工业提升、服务业提升、“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具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电网发展规划,向新的目标迈进。根据规划,到2020年,江山电网统调最大负荷将达到98.4万千瓦,全市将拥有220千伏变电所4座,变电容量91.4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所20座,变电容量149.75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所21座,变电容量14.4万千伏安。到那时,一个结构更加合理,网架更加坚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江山电网,必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继往开来,江山电力工业将朝着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目标继续努力,开创江山电力发展的新篇章。
永春供电推行营配精益化管理显成效
福建省永春县供电公司现有职工523人,设置6个片区中心供电所,下辖13个供电营业所,担负着全县22个乡镇,256个行政村,16.5万户的供电任务。200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全员人均劳动生产率26.23万元,同比增长25.62%。线损率明显下降,从2008年的8.39%下降到7.98%。线路故障率降幅27.54%;失地次数降幅43.33%。
永春供电公司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把生产效益提上一个台阶的?这要从2009年3月份该公司开始按照营配精益化管理模式,实行供电所人员集约化经营管理说起。
2008年,永春供电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供电所分专业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山区农村特点,进行了探索实践,提出了具有永春特色的营配精益化管理思路,更在试点运作的基础上,在乡镇供电所全面实施。
分线承包,细化到人
永春供电公司实施营配精益化管理是以各供电所的用户数、10千伏配电线路长度、台区数为单元,细化营配管理责任到承包组(2名或3名外线工组成),再由承包组以配电线路为基本单元进行“分线和配变”承包,负责10千伏线路、台区及低压线路的巡视、运行维护、抄表催费、用电检查、现场装表轮换和优质服务等工作。
实施营配精益化管理后,每一位供电所员工都有自己的责任线路、责任台区,革掉了“大锅钣”,为营配管理注入了新的动力。员工多承担一公里线路,多一个客户,就意味着多一份绩效奖金,同时指标完成好,就可以多拿些绩效奖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
按年下达,按月考核
永春供电公司对各供电所按年度下达生产营销指标,按月考核,按月兑现。具体包括了售电量、10千伏及以下配网线损率、电费回收率、售电均价等,再由各供电所按照指标落实具体工作任务。供电所正副所长、三大员、营业窗口人员按所考核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挂钩考核。供电所员工的绩效奖金,平均量化到辖区内的10千伏配电线路长度、台区数、用户数。每个承包组人员的月度应得绩效奖等于所承包的10千伏线路长度、公用变台数和客户数分别乘以承包单价之和,加减电费回收率、线损率以及配网故障和事故等的考核奖。
奖惩科学,全员参与
下达科学合理的指标是激励的关键。永春供电公司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的考核原则,按照前一季度完成的指标下达下一季度的指标,动态调整的办法,使指标更加贴近实际,促进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该公司按月考核完成指标有完善配套管理办法。一是对承包组在承包期内相对独立负责几条馈线和台区的抄表、用电检查、业扩报装、优质服务等加强业务监督。二是各承包组实行承包到期后的轮换承包,或不定时的组织各承包组之间的互检互查。三是通过着力加强二级审核,通过加强职能管理部门组织抽查的力度、密度等等来实现互相监督的作用。四是规范作业行为,重视防止对隐患处理单兵行动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哪些单人能够胜任、符合安全作业标准的行为,哪些须两人以上作业的行为进行界定,防范盲目作业的风险。
精干队伍,成效初显
永春供电公司实行营配精益化管理后,由供电所的农电工替代协管员进行抄表收费,有效整合供电所人力、技术及管理资源,达到了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了经营服务水平、提升了供电所的农电员工职业素质的预期目的,并取得精减了110多名人员(占原供电所人数的近三分之一)的良好成效。在减员的情况下,该公司在2009年打下“电网建设、同业对标创一流、ERP上线”三大战役及配网准军事化顺利通过验收。该公司更凭借自身的不断努力,使SG186顺利实现上线、配电GPMS有力推进,远程抄表系统顺利投入运行等等。这些工作任务都得到圆满的完成,可以说,是营配精益化的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标签:浙江江山供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