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最权威风向标,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受到高度关注,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为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更让国人增添了几多期许。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成绩。但是,当经济大幅下滑趋势得到抑制并转入企稳回升通道后,依靠强有力的投资和持续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所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显现,对中国经济提出了新的考验。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一年来的效果进行评估,厘清宏观调控的主要脉络,对2010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力求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今年,在推动经济快速恢复的同时,也使得投资的产能激增,进一步加重了产能过剩问题。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近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约5亿吨,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尚未摆脱对外部需求的依赖,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等国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急剧下滑,导致出口严重萎缩,在投资增长和出口下降双重挤压的作用下,产能过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面对大面积的产能过剩,经济工作的另一重心落在了产业结构调整上。早在今年8月,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并提出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出了7个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规划,涵盖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结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和国际社会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首要约束。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要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从低碳经济最瞩目的碳交易机制看,水电、风电、生物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占项目总数的60%,就是因为这些项目符合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能源发展的趋势而备受关注。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发,从2006年起,中国就逐渐取代印度和巴西成为CDM项目第一大国。据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9月10日,我国共有627个项目注册成功,占EB全部注册项目数的34.66%。一大批中央企业也纷纷启动低碳战略,加大对新能源的投资力度。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就是要实现清洁能源的优先上网,减少火电等高碳排放电能的使用,同时,还直接投巨资参与风光储能联合示范项目等新能源建设,部分省网公司已经推出了智能电网用户服务试点小区;中海油与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有限公司就40万吨/年煅后焦余热综合利用CDM项目达成买卖协议,并正在加紧论证打造用煤制造天然气,从而捕获并利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新型能源链;神华集团已在北京组建国内第一个低碳能源研究机构专注于低碳能源的研究工作。
随着金融危机逐渐渡过最危险的时期,气候变化已成为经济恢复的最大压力,低碳经济的到来最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技术支点之一。由于低碳经济事关人类的长远发展,而中国企业又在这一进程中逐渐走向前台,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动力。
(作者为英大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低碳经济,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