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四成受查供电企业供电违规 电监会分析主要原因

  2009-12-16

供电监管报告发布4年,违规问题有增无减,电监会相关人士称监管范围扩大及电力改革不到位是主因 

电监会昨日在京发布的《2009年供电监管报告》显示,去年有四成共105家受查的供电企业存在各类供电违规问题,其中12%的受查供电企业存在重大违规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自2006年电监会首度发布年度供电监管报告以来,违规的供电企业比例并未降低,甚至有所增加。 

供电监管上升到法律层面 

电监会自2006年首度发布年度供电监管报告至今已有4年,除了2006年没有公布具体数据,2007年开始每年公布具体数据。2007年检查发现各类用电问题84例,涉及供电企业80家,占275家受查单位29.1%,近三成企业存在各类供电违规问题。2008年检查发现,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问题20例,涉及受查供电企业18家,占受查供电企业的8.5%。 

对于供电违规问题“越查越多”,电监会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主要是连续4年来电监会加大了供电监管的范围,上述数据可比性不高。他表示,今年的监管深入到了很多基层,例如今年对重庆江津区“天价电”问题的监管,这个违规供电企业是一家小型私人企业。 

该人士表示,电监会今年监管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对于一些违规行为开始立案调查,截至目前已公布3起,如对华电集团公司所属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职工持股的企业———贵州腾元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规供电等行为已进行立案调查,近期会有调查结果。 

利益“脐带”导致问题多多 

4年来违规供电问题多集中在供电电压不足、违规停电、收费等方面。此外还有受电用户工程出资界面不清等问题,很多受电工程究竟应由供电公司建设还是由用户建设划分并不清晰。 

对于违规问题“屡查不禁”,电监会供电监管部主任贾英华表示,问题的关键是电力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如供电企业的多种经营企业问题,虽然目前的供电企业下属的多种经营企业和“三产”在资产层面上已与供电公司划清了界限,但是其中利益的“脐带”还未断。 

贾英华表示主辅分离是电力体制改革明确的方向,但是目前界限还划分不清,这些工作还需要国资委牵头,做出明确区分。 

■ 相关新闻 

首次电表抽检基本合格 

电监会今年与国家质量总局首度对城市电表计量性能进行抽检,昨日电监会供电监管部主任贾英华透露,初步的检查结果显示,电表的性能和相关标准基本符合相关部门的要求。 

电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电监会与质检总局联合在广东中山和河南的南阳两个城市做了抽样检查,这也是电监会首度开展电表检查。 

早在2005年,《羊城晚报》曾报导称国家技术监督局对17个省的企业生产的34种电表进行了抽检,结果发现,75%的电表都出现了正误差,即“调快了”。今年3月又有多家媒体就此事进行报道。 

电监会上述人士表示,电表抽检与这些报道没有关联,今年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年,检查的主要出发点是维护消费者权益。(记者钟晶晶)

来源:新华网、新京报

标签:供电企业,供电违规,电监会,分析原因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