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行动

  2009-12-28

低碳经济推“秸秆能源”走向前台 

目前我国的秸秆产出量已超过7亿吨,折合成标煤约为3 .5亿吨,相当于7个神东煤田,全部利用可以减排8 .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007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8。随着国家明确提出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在80%的行动目标,我国秸秆资源化驶入快车道。以“秸秆能源”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利用,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亿吨秸秆相当于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一直致力于生物质能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石元春院士认为,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当今发展清洁能源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形势下,秸秆迎来了一个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的重大机遇。 

据他介绍,根据最新资料和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秸秆目前的用途是:还田15%,饲料16%,工业原料3%,薪柴50%和露地焚烧16%。也就是说,目前秸秆中的66%,约6.7亿吨是用于能源的,具有替代2.4亿吨标煤和减排5.8亿吨二氧化碳的能力。 

石元春说,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工业原料和薪柴的利用属于传统产业提升,而以秸秆为原料的现代能源是一个新兴产业。据了解,秸秆能源在欧洲发展已经有30多年,特别是北欧的丹麦和瑞典,秸秆发电和颗粒燃料的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最高。 

在中国,截至2007年底,核准的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约百个,装机容量2500兆瓦,建成投交并网发电的项目总装机容量400兆瓦以上。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能生物质发电集团已有10个30兆瓦和7个12兆瓦的生物质电站正在运营,其中单县电站装机容量30兆瓦,年发电2 .2亿千瓦时,可替代8 .7万吨标煤的燃煤,减排18万吨二氧化碳,农民年新增收入6000万元和获得1000多个工作岗位。秸秆直燃发电的技术和设备已经可以全部自主与国产。 

石元春算了笔账,如将一亿吨露地燃烧的秸秆用于发电,可建500个25MW 的小型电站,相当于一个“三峡”的发电量,年替代4350万吨标煤和减排9000万吨二氧化碳。 

此外,发展秸秆颗料燃料产业也前景广阔。中国现年消费煤炭26亿吨,其中中小锅炉用约10亿吨,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如果采用秸秆颗粒燃料替代,减排效益不可低估。如吉林宏日生物质燃料公司以林业剩余物为原料制成颗料燃料替代燃油,为长春市四星级吉隆坡酒店4 .5万平方米用户面积供热,热效率83%,节省费用50%,环保效果突出。

低碳背景下秸秆能源化利用逐渐前行 

正是看到秸秆能源化的广阔前景,在今年11月首次召开的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明确表示,未来我国将有序推进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源。 

解振华表示,为缓解资源能源约束,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在农业领域的循环利用,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 

事实上,不仅政府在行动,随着传统石化能源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气候变化引发的对“低碳经济”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入到秸秆能源利用的行列中。 

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物质发电的企业,公司运营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秸秆直燃发电示范项目,也是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批准的生物质C D M 项目。该公司自2007年10月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年利用秸秆20多万吨,外供电超一亿度,节约标准煤1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 

洗衣粉是传统的高耗能产业,然而,在联合利华合肥工厂,这里的洗衣粉车间采用的却是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替代传统的燃气,这也是目前中国日化行业中惟一一组以秸秆作为燃料的燃炉。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介绍,目前合肥工厂一台燃炉每天要“吃掉”约80吨以稻草、玉米秸秆为原料压缩制成的生物燃料。这些燃料不仅可以替代过去使用的天然气,而且燃烧后的炉渣还可作为建筑材料。 

曾锡文算了一笔“节能账”:以全国的洗衣粉年产量为300万吨来计算,如果全部采用生物质秸秆燃炉,每年将可以利用近40万吨的秸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20万吨,节约标准煤20多万吨。 

除了环保账,秸秆能源产业还将为农民带来增收的机会。石元春说,以每吨秸秆农民可获250至300元算,全 国4亿 吨 能 源 用 秸 秆 就 能 获 得1000亿至1200亿元。国能生物质发电集团2009年通过收购秸秆支付农民10亿元,未开一张“白条”,计划2012年达40亿元。此外,农村的能源中,由烟熏火燎烧薪柴到烧颗粒燃料,能效可以提高2-3倍,能源消费质量也将显著提高。 

秸秆能源发展要跨过技术、市场门槛 

据了解,目前我国秸秆能源化主要有直接作为农村生活燃料、秸秆气化、压块替代煤炭燃料以及秸秆发电这几个途径。其中秸秆气化、压块替代煤炭燃料和秸秆发电已经在不少地方进行了探索和推广。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说,随着全球石化能源日益紧张,以秸秆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必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这些秸秆气化、压块、发电等利用技术,各有所长,为秸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在实际应用和推广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秸秆气化,目前的气化技术仅利用了秸秆气一项,经济效益不显著,而且气化后产生大量有机化合物和焦油,既未收集,也未处理,直接排放,污染了灶具、污染了环境。而秸秆压块,虽然在大规模应用秸秆上较好地解决了运输与储存问题,但是目前秸秆粉碎、加压成型的能耗较大,每吨产品消耗能源费用约在200元-300元,因此在经济上有一定问题。 

此外,秸秆发电,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十家引进国外技术的生物质发电厂,但这些发电厂多数为直燃式发电,热效率较低,秸秆需粉碎后才能进锅炉作燃料。山东单县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为25兆瓦,年发电量1 .6亿千瓦时,原料价格由政府指导,240元/吨,年消耗生物质原料34万吨,利税2000多万元,为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作出榜样。而据了解,当地秸秆原料收购价普遍在300元-350元/吨,如若不是政府指导价,这样的价格很难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张齐生说,上述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有的技术在推广上需要完善,有的技术在生产中引发二次污染,多数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秸秆资源利用的发展。 

除了技术问题,秸秆本身运输难、经济性差,加之农忙时节劳动力缺乏,储存场地少,收集、运输等经济实用的技术装备不足,导致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建设滞后,也是影响秸秆能源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另外,一些地方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资源和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周世其说,目前秸秆综合利用还存在着政策、资金、技术三重瓶颈。以安徽为例,受秸秆利用经济效益不高,甚至赔钱等因素影响,全省仍有一半左右的秸秆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在资金上,国家对综合利用项目奖金补助及产品税收的减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对秸秆利用项目支持不够,不能有效促进秸秆规模化利用。另外,秸秆利用新技术研发、推广投入不足,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度的进一步提高。(记者 杨玉华 江国成 程士华)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行动 

“村村点火、田田冒烟”,这是农业收获季节不少地方头疼的“风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抢手的秸秆如今却成了令人发愁的“包袱”,并引发出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如何给日益增加的秸秆找到出路,变废为宝,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秸秆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提高。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5年增产,今年粮食丰收也已成定局,连续6年增产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第一次。粮食丰,秸秆增。2008年,我国秸秆产量已经达到7亿吨。 

“秸秆用则利、弃则害,为大量闲置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找到有效解决途径,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说。陈晓华认为,当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更是能源供需矛盾下的一种新机遇。 

据介绍,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我国每年7亿吨秸秆中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近700万吨,相当于全国目前化肥施用量的1/4,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 

更为重要的是,秸秆综合利用为解决能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机遇。陈晓华说,目前,我国的能源供应仍然过度信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过度消耗对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构成潜在威胁,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的生活能源结构中,煤炭仍是主要品种,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重。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的生活用能和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秸秆资源化利用成效初显 

事实上,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探索出了有效的办法。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的北京恒通公司开发的秸秆木塑产品,包括地板、门板、各类墙体结构板等,目前年产量已达6万吨,新增产值3亿元以上,年节约木材105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同等体积的木材砍伐。 

此外,秸秆利用的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化步伐加快。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联合相关企业在江苏、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陆续建成了秸秆人造板生产线,年消耗秸秆60万吨,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国家。 

一些地方还发挥资源优势积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经营模式,大大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安徽省合肥市丰宝公司建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农民带地入股,实现了“公司+组织+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虽然目前尚无全面反映秸秆综合利用的统计数据,但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截至2008年底,仅种植食用菌就消耗秸秆1300万吨,全国推广秸秆户用沼气13 .8万户,部分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80%,河北省石家庄秸秆综合利用率已接近100%。 

秸秆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行动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对秸秆资源化认识的普遍提高和观念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彻底解决秸秆出路问题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008年,国务院专门出台文件确定了秸秆综合利用目标,提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化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的主要目标”。并专门建立了国家秸秆综合利用协调机制,并于今年11月首次召开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将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上升为国家行动。 

在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解振华指出,今后国家将在三个环节上重点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一是大力推动秸秆在农业上的循环利用。大力推动秸秆就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等保护耕地、改良土壤的做法;鼓励推广利用青贮、微贮、揉搓丝化等方式生产优质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维护农业安全;引导扶持农户自主经营,利用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及编织、固化等投资少、易掌握、见效快的技术发展秸秆副业。 

二是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据统计,目前我国人造板市场总量已达9400万立方米,其中秸秆人造板仅占0 .2%的市场份额,如果能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0%,每年可消耗秸秆近3000万吨,节约木材22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约460亿元,并可直接为农民增收60亿元,带动16万人就业。 

三是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首先,秸秆可以通过直燃混燃以及生物质气化直接发电。其次,秸秆可以通过固化与成型技术制成颗粒燃料,不仅能代替煤供热和发电,而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秸秆发电项目中,对具备条件的地方,如秸秆总量较大、适合运输收集的,又有一定经济性的要积极给予支持。(记者 杨玉华 江国成 程士华)

来源:经济参考

标签: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行动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2,010-63231638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