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惠州第一盏电灯亮起,惠州电力发展百年征程由此铺开。
随着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进程的加快,惠州电力的发展也在加速。1965年,全市用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2005年,全市用电量突破100亿大关;2011年,全市用电量突破200亿大关,一举跃升成为华南地区供电大市。
保障民生,幸福用电,是电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惠州供电人始终和地方同唱一首歌,抢抓时机主动作为,为经济起飞“保驾护航”;而这200亿记录的诞生,不仅是惠州供电人多年来创先实践的成果,更是他们服务“惠民之州”建设、为惠州“十二五”开局献上的一份大礼。
输电员工开展线路红外测温
惠州供电局积极应用带电作业技术,千方百计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惠州,岭南名郡,粤东门户,珠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电力,一网相连,牵系万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随着惠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惠州电网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黄金期,特别是在2005年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之后,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效益愈发凸显,为惠州电网电力供应、电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年伊始,喜报频传。刚刚过去的2011年,惠州市供售电量双双突破200亿千瓦时,成为全省继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之后,又一个供售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的城市,在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保障供电诠释责任的自觉选择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电就是一座城市的“动力之源”,供电的有力保障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要家里的灯亮着,电视开着,一切就已足够;然而,要保障全市所有的“小家”和“大家”都亮起来,却绝非易事。
调度中心肩负电网安全调度重责
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办,惠州被列为特级保供电城市。这是一组与大运会保电有关的数据:12天,24小时值守,3000名技术和安保人员,7座重点变电站,16回、320公里保供电线路,0事故、0差错、0投诉。
没错,这是惠州供电人所经历的一场与大运会不一样的精彩,一种在大运会成功举办的背后,以惠州供电人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的责任诠释。
“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是电网的社会责任之所在,也是我们诠释责任的自觉选择。”惠州供电局局长郭可青的话掷地有声,而履行对社会的承诺,千方百计保障供电,一直都被惠州供电人视为自己神圣的责任。
近年来,无论是在第13届省运会的台前,还是在第26届深圳大运会的幕后,作为关系国计民生、联系千家万户的公共服务行业,每一个重大事件的现场或背后,都有惠州供电人忙碌的身影:
2003年电力供应紧缺时,惠州供电局通过精心调度、有序用电,组织企业合理避峰、错峰,主动帮助企业调整生产计划,最大限度把缺电影响降到最低,创造了“错峰不拉路,限电不减产”的成功经验;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时,惠州供电局想法设法扩大电力市场,助推经济逆市而上、率先突围,当年增供电量6.5亿千瓦时,被市委、市政府誉为“保增长”贡献最突出的单位……
在做好各项保障电力供应工作的同时,惠州供电局也密切关注重点工程和大项目的建设,为惠州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优质供电服务。
邀请客户走进变电站
在惠州中海油一期项目建设期间,一条承担大亚湾中海壳牌供电任务的线路,投运三年却跳闸了26次,让项目方头疼不已。
“请放心,我们会第一时间帮助你们解决问题!”在一声郑重承诺下,惠州供电局先后多次组织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生产技术部、输电部技术骨干对线路进行诊断,反复研究解决办法,最后,采用降阻、加装线路避雷器、并联放电间隙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线路的防雷水平;其后,为了保证用电持续可靠性,该局技术人员又根据电网承受能力和中海壳牌稳定性的特点,采用了加装四级切负荷装置的措施,实现了石化区的用电安全和质量。
“中海油将继续兴建惠州炼油二期项目,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形成22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的生产规模,我们正常、有序的生产都离不开可靠的供电保障。”在2011年12月19日大亚湾建区20周年的庆典上,惠州以优良的供电环境吸引包括荃湾港区码头在内的20大项目共计150亿元的投资,而中海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吴振芳却在喜悦之余想起了公司项目的“护航者”,惠州供电人。||||
做强电网护航经济保障民生
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如今畅游在惠州的大街小巷,原本如蛛网般散乱分布的架空电力线路已悄然隐去,城市风景分外亮丽怡人。
这一切,还要从1997年开始的城市供电改造说起。
早在90年代初,惠州步入发展快车道,经济发展带来的是城市建设的更高要求,惠州供电局敢为人先,决定启动配合城市建设开展供电设施迁移和改造的宏大工程。步行街、南坛、下埔、麦地……十多年来,惠州供电局一年一个步伐,以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多方筹集改造资金,使惠州成为全国率先实现供电线路电缆化的城市之一。
其实,城市供电改造只是惠州供电人建设坚强电网,护航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的一个缩影。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自2005年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随着资源配置与投入力度大幅增强,惠州电网发展也进入了全面提速的崭新时期。
“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发展大势下,推动电网发展提速,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我们重任在肩,更责无旁贷。”惠州供电局局长郭可青说,在南方电网公司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该局共投入主网建设资金62.5亿元,建成投产110千伏以及上项目58项,新增主变容量837.4万千伏安、线路1621.54千米,在规模上再造了一个惠州电网。2011年500千伏福园站、祯州站投产运行,掀开了“十二五”惠州电网发展大幕。至此,惠州电网形成了以4座500千伏变电站和22座220千伏变电站互为供应、相互支援的网架结构,一个“统一开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日趋成型。
广东省78%的电力负荷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省内电源集中在粤东地区。而随着抽水蓄能、平海电厂等项目的投运,惠州清洁能源产业规模也在迅速扩大。确保能源“送得出、落得下”,惠州电网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
2011年6月12日,500千伏祯州至宝安线路提前18天顺利投产,粤东电源送出能力提高750万千瓦,为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和深圳大运会保电增添一枚最具分量的“砝码”。少为人知的是,因工期极其紧迫、路径极其复杂、停电安排极其困难,这个项目曾被专家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南方电网公司调动全网资源、集中攻坚,深圳、东莞、惠州三市通力协作,工程施工创纪录地投入人力6000多人,最终将“不可能”变成一个奇迹。
包括祯宝线在内,惠州在广东三大粤东送电珠三角主通道中均扮演着中转枢纽角色。目前,惠州电网总输入电力高达1400万千瓦,约1000万千瓦电力送往珠三角中心区。从粤东枢纽到清洁能源送出基地,惠州电网的华丽“转身”正在上演!
日益先进复杂的大电网也意味着需要更高更强的驾驭能力。按照南方电网公司发展战略部署,惠州供电局2009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内领先供电企业”工作,通过对标国际,升级管理,以致力领先的魄力推进惠州电网科学发展。
目前,惠州供电局已实现了地调主站系统对全部110千伏变电站远动信息直接采集,同时具有远程监控、电网潮流运算、负荷预测等多种功能;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完成开关无油化、保护微机化、变电站综自化的“三化”目标,实现了无人值班运行,大大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强力支持。
言必行,行必果。在推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惠州供电人更是本着“建绿色电网,创和谐家园”的原则,将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全面融入到了电网立项、设计、施工等环节,做到了电网与环境、自然、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为惠州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一股绿色的“电驱动力”。||||
创新服务当客户的贴心电保姆
1997年,在全省率先向客户推出服务承诺,开创电力服务标准化先河;
1999年至2002年,积极推进“两改一同价”,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用电同价;
2006年,95598客服中心实现全市集中运作,打造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平台;
2009年,邀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盖洛普,开展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评价,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常态化服务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惠州供电局自觉以公共服务的先行者、排头兵要求自己,惠州市民更是一同见证了惠州供电局服务理念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
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服务永无止境的核心理念,惠州供电局在服务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让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该局创造性地建立了“三级客户经理制”,向惠州市138万电力客户提供“点对点”的贴心服务。“惠州市有138万客户,每个客户都有一个对应的客户经理,包括居民。”惠城供电局副局长朱辉强说,客户要是有事可以找到自己的客户经理,并由客户经理组织协调客户在用电方面的疑问或建议,而客户也只需拨打客户联系卡上的客户经理电话或者95598热线,就能享受到便利的供电服务,由此,也开创了全省精细化服务的先河。
2011年,“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激起一池春水。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赵建国强调,南方电网公司处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切实提高群众用电的满意度。而这,也成为惠州供电局服务民生的实践路径。
提高供电可靠率,是供电服务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惠州供电局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实施配网优化,消除配网“卡脖子”现象,实现“手拉手”环网供电,同时大力引入带电作业、不停电检修等先进技术,着力减少停电对客户的影响。2011年,惠州供电局组织330支“为民服务”小分队,进企业、访学校、入社区、探农户,问计于基层、问需于客户,着力解决客户关注的热点问题。该局针对农村用电“卡脖子”问题开展重点普查,建设和改造配变647台、台区1483个,大幅提升了农村供电质量。
经过不懈努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带来喜人成果,近三年来,惠州客户年均停电时间从22.2小时降至8.9小时,平均降幅接近60%,广大客户充分感受到电网发展带来的直观体验。
“市民办理供电业务,跑一次就能搞定!”大力推行“一站妥”服务,成为供电服务便民、利民的显著特色,引领全市公共服务行业之先。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惠州供电局积极实施服务产品化策略,推广同城业务办理、网上业务预约、95598电话受理业务、业务受理免填单等便民服务。首个24小时供电自助营业厅正式启用,为市民提供电费缴纳、电量电费查询以及业务预办等全天“不打烊”服务;与邮政储蓄银行联手设立“合作营业厅”,实现资源共享,市民选择就近的邮储营业厅即可方便办理用电业务,每一项“新招”的祭出,都大大节约了市民时间和精力。
“停电少了,服务好了,城市变亮了。”这是一位普通惠州市民对惠州供电服务的朴实评价。在2009年公共服务行业满意度评价中,惠州供电局在全市36个行业中高居榜首;在历年“万众评公务”活动中均位居前列,成为窗口服务行业追赶的标杆。||||
■编后
“十一五”期间,惠州供电局创造了五年翻一番的“惠州速度”。
成绩总是属于过去,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展望“十二五”,伴随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出台,惠州供电局结合实际确定了“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创先目标,全力加快与国际先进接轨进程。
于此,我们期待在新的历史时期,惠州供电人有更多新的记录和惊喜为“惠民之州”增色!
■惠州电力发展历程
1916年 惠州最早的电力公司——惠东电灯公司成立,总资本为3.5万元,装机容量100千瓦,大概可以供应现在38台1匹空调。
1964年 河源新丰江水电站至惠阳110千伏输电线路及惠阳110千伏变电站投产,省电网开始以110千伏电压送电惠州。
1976年 河源新丰江水电站至惠阳220千伏输电线路投产及惠阳变电站(后更名为湖滨站)升压为220千伏变电站,省电网开始以220千伏电压送电惠州。
1988年 惠阳地区分设惠州市、东莞市、汕尾市、河源市,惠州供电局成立。
1995年 粤东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惠州站投产,省电网开始以500千伏电压送电惠州。
1997年 惠州供电局在全省率先向客户推出服务承诺制度,开创电力服务标准化先河。
2001年 惠州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完成“同网同价”的地级市。
2002年 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网合一,惠州供电局正式成为中央企业中的一员。
2005年 惠州地区年供电量突破100亿大关。
2009年 惠州正式启动创建国内领先供电企业工作,全面向国内先进同行管理接轨。
2010年 惠州110千伏以上变电站突破100座大关。
2011年 惠州地区年供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大关,一举跃升成为华南地区供电大市。
■数字看电
19339 惠州供电局管辖的线路1444条,总19339公里,共管理变压器台数10281台。
1000 目前在惠州过境的电力负荷约为1000万千瓦,约占全省最高电力负荷的九分之一,相当于2011年惠州自身最大总供负荷(371.19万千瓦)的2.7倍。
200 惠州2011年供售电量双双突破200亿千瓦时,大概相当于长江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的四分之一。
138 惠州全市用电客户数约为138万户,全市850名抄表员需要在7天内完成所有表计数据的收集,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一天需要抄表的户数超过7000户。
130 “十二五”期间,惠州供电局计划投资130亿元进行电网建设,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680万千伏安、线路4200千米,初步建成“结构优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适度超前”的智能电网。
127 惠州总共有变电站127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22座,110千伏变电站92座,35千伏变电站16座,电网规模和结构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标签:南方日报,机遇,跨越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