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巍巍,松水旖旎。在吉林省19万平方千米的黑色沃土上,银线纵横交织,风机强劲旋转。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如今正在加快转变步伐,蓬勃发展。在吉林富民强省的战略中,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认真践行国家电网公司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科学谋划,让电力扮靓白山松水。
电网升级 接纳清洁能源
今年8月23日11时20分,当那条标志着并网风电场电力输出总和的曲线升至当天最高点时,吉林并网风电又一次刷新了历史纪录。当天,吉林电网接纳风电4362万千瓦时,占全省供电量的30.2%。
吉林省风电资源丰富,境内可开发容量达3100万千瓦,风电产业已被省政府列为实现吉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吉林省内电力负荷偏小,风电电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为了更多接纳清洁能源,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确定了坚强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电网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清洁能源接入技术研发成果不断投入应用,建成风电送出配套工程1170千米。目前,风电送出高速通道500千伏甜水—松原—合心输变电工程已经建成,500千伏甜水—向阳—长岭输变电工程正在建设中。这些通道的建设使吉林西部电网风电送出能力提升了4倍以上。
吉林省电网在科学规划下全面升级。“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建设总投资达255.7亿元,建设规模与此前建设总量相当。2011年,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建设投资以59.95亿元再创新高,一年之内就有一座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50座66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电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服务到田间地头
推进农网改造升级
开展“黑楼道亮化”工程
村民家的灯亮了
以人为本 实现安全生产
今年9月16日零时,吉林省电力调控中心大屏幕上,连续安全运行的天数跳到了1万天。
安全生产永远是电网企业的重中之重,在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的同时,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敏锐地把握住人作为实践主体在安全生产中的决定作用,从2009年起,创造性地开展了员工安全等级评定,瞄准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以人为本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几年来,来自基层生产一线的员工轮番接受考核测评,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意识和素质稳步提升。
安全生产并非只是行政工作,党政工齐抓共管是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实现安全生产的另一法宝。2011年3月,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印发了《基层党组织安全生产三级保障管理办法》,将基层党组织安全保障工作与基层安全生产管理的三个层级相对应,明确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的安全保障职责,实现了党组织安全生产保障任务层次化、保障内容具体化,为各级党组织参与保障安全生产找准了切入点。
服务至上 助力发展民生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吉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的中心工作始终围绕发展和民生两个主题展开。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根据全省战略和发展需要,也将服务锁定在发展和民生上。
招商引资,电力服务不可或缺。让投资者早一天用电,就能为经济发展多做一份贡献。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业扩报装工作自我加压,在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的基础上,又将每个时限不断压缩。从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业扩报装“五个时限”平均缩短了14.02个工作日,前8个月完成业扩报装户数达到28.94万户,同比增长25.54%。高效的业扩报装速度,让更多投资者愿意到吉林投资办厂。
在“暖房子”“六路安居”“清洁供暖示范项目”等民生工程中,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吕清森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的身影无处不在。“百姓需要的,就是我们必须做到的。”下面的一组数字不难看出该公司对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在“暖房子”工程中,供电员工累计对全省3732栋老旧建筑的供电设施进行迁移改造,新装各种箱体5270台,敷设护套线18.115万米、各种规格电缆10.177万米。2011年,该公司为全省保障性住房配套电力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93亿元,完成配套电力工程项目184项,累计对3623栋老旧建筑供电设施进行改造,惠及居民395351户。
突出责任 塑造企业形象
“人没有精神不行,多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这是常年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巡线工吕清森经常念叨的话。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敏锐地发现了这名普通巡线工身上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要让他的品格为世人所知,让典型的力量凝聚起合力。
经过对吕清森事迹的深入挖掘,一篇题为《吉林电力工人吕清森山区巡线31载为企业减损数千万》的通讯刊发,随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名吉林大山里的巡线工,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的报道走向了全国。当吉林全省的168支供电服务队统一命名为国家电网吕清森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后,吕清森已经成为吉林公司的一张新名片。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企业形象的塑造,由吕清森这一点逐渐延伸,如今正在全面扩展。通过“媒体走进国家电网”“电网员工进校园”“大学生电网一日游”“电网助学基金”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企业的成果被社会认可,员工的辛劳为百姓所知。今年,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了吉林省内首个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报告,并正式启动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国家电网的品牌,将在白山松水间熠熠生辉。||||
发展故事
用爱守护一方家园
明郁馨
吕清森,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巡线工人,如今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当该公司精心打造共产党员为民服务品牌,用吕清森的名字命名168支共产党员服务队时,吕清森三个字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
以个人名字来命名的服务团队并不少见,但国家电网吕清森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却独树一帜。这个团队成立仅有两年时间,却已名闻遐迩,他们带着强烈的责任心不断丰富和创新服务载体,提供贴心用心的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9月13日,家住吉林省白城市八面乡的张万财给供电所打来电话:“我的塑料厂突然停电了,现在炉里还熔着3000斤塑料呢!时间久了,这些液体塑料就全废了,那我就赔大了!”张老板急得在电话里说个不停。“您放心,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去帮您解决,保证让塑料制品顺利出炉。”挂断电话,服务队队员只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就到达了现场。该厂变压器台B项熔丝熔断,服务队立即帮忙更换了熔丝。熔炼炉重新开始运转,张老板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支队伍来推动;百姓用电的“冷暖”,需要这样一支队伍来呵护;电力服务品牌的树立,需要这样一支队伍来擦亮。
品牌效应的扩散,在于受惠民众的赞誉,而电力客户的赞誉,来自国家电网吕清森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的贴心用心服务。以机关带基层、以干部带员工、以党员带群众,形成党群联创和系统联动、覆盖全省的优质服务联动格局,为发挥整体功能和效应奠定了基础。
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前开村农民徐存宝是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一天,养殖场突然断电,水泵无法抽水,数百头肥牛渴得哞哞直叫。服务队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养殖场,经检查发现变压器一处跌落式开关烧毁,队员们立即更换开关,为养殖场恢复了供电。抢修结束后,队员们又对养殖场进行隐患排查,对接线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整改,消除了安全用电隐患。望着满是汗水的队员,徐存宝连声道谢,并竖起大拇指高声称赞:“好!好!好!”
国家电网吕清森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的优质服务,不仅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赞誉,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赞扬。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客户,服务队采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服务队在各地市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服务重点项目办公室,关口前移,主动跟进服务项目建设,建立供电绿色通道。在长春市“黑楼道亮化”工程中,服务队主动承担全市无物业管理楼道的照明改造工程,建立报修、服务和标准化改造一体化服务流程,实现楼道亮化率100%。在全省“暖房子”工程中,服务队实施项目经理制,对项目用电进行全程跟踪。
国家电网吕清森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还积极探索优质服务工作规律,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实现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服务队成立以来,参与应急抢修396次,开展爱心救助122次,与86名学生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收到锦旗(表扬)130多次。服务队在电网企业和客户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用爱守护着一方家园。||||
声音
●长春市12345市长公开电话办理处处长 蔡波:
长期以来,长春供电公司全力以赴履行社会责任,帮助政府推动经济民生发展。从“黑楼道亮化”到“暖房子”,从助力“长吉图”经济到推动东北老工业区发展,处处都有供电企业的大力支持。单就解决长春市老旧居民楼的“黑楼道”问题,长春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了一支楼道照明服务队,承担起整个长春市“黑楼道亮化”的任务。目前,他们已受理楼道灯报修业务16780件,都是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维修,经过政府方面电话回访,百姓满意率达100%。
作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长春供电公司更注重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该公司95598客户服务中心与长春市政府12345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建立了联动机制,两名95598坐席代表常驻12345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涉及供电问题的百姓电话,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答复,最大限度满足百姓获取供电信息、解决供电难题的需求。仅2012年,经由12345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转接到95598客户服务中心的咨询业务达5143件,政府和市民对供电企业的办事效率都非常满意。
●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维国:
吉林省是中国的老工业区,而我们吉林市铁合金厂是中国铁合金工业的摇篮。铁合金工业曾几度走入低谷,而供电公司的大力帮扶,是我们这个老国企走出困境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经营面临严峻考验时,吉林供电公司主动上门,现场办公。针对我们企业的用电特点,替我们量身定制了个性化节电方案,从技术角度指导我们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同时还配合我们推动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争取财政补贴。供电公司主动服务老国企,不仅是对铁合金厂冲破困境的强有力支持,更是对我们干部员工的莫大鼓舞。
多年来,供电公司细致入微的电力服务,使吉林铁合金厂这个老国企焕发了“第二春”。如今,我们企业已被国家列为支持集中度生产和进出口贸易重点企业,拥有国内铁合金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没有供电公司的鼎力相助,使我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吉林铁合金厂不会发展壮大得这么快。跟供电公司打交道,最舒心,也最让人放心。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天宝村村民 潘义:
我们村紧挨着戈壁滩,地旱雨少,一直是靠雨出苗,顶着贫困村的帽子。2010年,政府推广“膜下滴灌”,供电所来给我们立杆架线。打那以后,俺们从“靠天吃饭”变成了“靠电吃饭”。记得那年雪还没化,供电所员工就开始起早贪黑,用一个多月时间帮我们挖沟、埋电缆、装表接电,把电直接送到了地头的“井房”,就怕误了我们的农时。灌溉时节,他们白天夜里随叫随到,给乡亲们检修电机、处理故障。如今这地膜和毛管一铺,电力线路一架,要浇水施肥,推上电闸就成。看着水和肥一滴滴浇到庄稼根上,我们心里乐开了花。
有政府政策,有供电公司的服务,想不富都难。去年我包的地苞米打了将近7万斤,比原来翻了1倍还多。2010年以来,俺们村不少人都脱贫致富了,贫困村的帽子要甩掉喽!
明年我还打算多包些地,村里各家也都想承包更多地。到时候接电扩容,还得找供电所的党员服务队。如今别的不求,年末挣了钱打算盖个小楼,天宝村也就有别墅啦!
●吉林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工区线路工 吕清森:
无论是作为劳模,还是当选为十八大代表,我都不认为那是让人骄傲的光环,我感到的只有责任和压力。和千千万万身在一线的国家电网公司员工一样,我在巡线路上所做的,只是坚守住了我的本分,履行了我的义务。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好的。
巡线路上走了33年,深山里我也能感受到电网的发展和企业的变化。尤其是近年,线路几经改造,从木头杆到水泥杆再到铁塔,越来越结实,越来越可靠。如今,我巡视的线路上都安装了在线视频监测系统,凭借这种“千里眼”,我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到线路情况。我们工作的方式都在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而发生变化。
电网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承担的责任却是永远不变。我会珍惜十八大代表的荣誉,认真履行党员职责,把国家电网公司一线员工的心声带到十八大,把十八大的精神带回来,和所有同事一道,继续努力工作,履行好作为一名国家电网人的责任。
标签:发展机遇,吉林电力,白山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