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云南电网心系民生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纵览

作者:记者 谢光辉 颜新华 通讯员&  2012-11-07

心系户户通电

散落在云南大山中的无电人口,多年来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在云南电网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过程中,国家及云南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云南省副省长和段琪:“民生用电无小事,要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把‘户户通电’作为大事来抓,全力做好边疆民族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要全面实现无电人口通电,让国家的惠民政策、让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措施惠及云南4600万各族人民。”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盛赞云南电网公司:“短时期内解决山瑶群众的用电、用水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没想到你们做到了。”怒江州委书记段跃庆:“全州行政村通电率、自然村通电率、户通电率达到100%,实现‘户户通电’,这是农网改造和同网同价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农电事业取得的又一项丰硕成果。工程的竣工是全州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全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承载着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心系‘三农’的高尚情怀,彰显着云南电网公司秉承南方电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宗旨,凝聚着工程建设者不畏艰险、拼搏奉献的品质,标志着全州千家万户从此户户光明,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历史,开启了无电群众的美好未来。”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彭学军:“南方电网克服了独龙江气候环境恶劣、施工条件艰苦等困难,倾注了真情和汗水。我们一定不会忘记南网公司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化感激为动力,举全乡之力,发扬独龙族同胞不畏艰苦、奋发向上的精神,建设好家乡。

现在,独龙江乡正在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计划,而这一切都要以通电为基础,通了电,才能建设好独龙江乡,才能谈得上发展经济。”

期盼户户通电

有了电,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有了电,百姓连通世界,与时俱进;有了电,百姓发家致富,共享和谐文明———户户通电工程,圆了云南山区人民一个世纪的夙愿。

“没想到我们这地方也能通上电”。从永胜县东山乡东江村委会到桃树坪村要经过深山峡谷中的撒扒河,车轮碾着硕大的石块,顺着洪水艰难行进,一个小时后,才到达施工人员架设的索道旁。再沿着索道顺山徒步6千米,大约3小时后,才看到零星分散   在大山深处的人家。这里就是东江村委会桃树坪、王家坪、陶家坪、熊家坪4个自然村,一共110户人家。“我们这里路不好,电线杆运不进来,现在架了索道,电杆运进来了,电也要送进来了,很高兴。”桃树坪村村民杨有祥看着一根根电杆由索道运进村,高兴地说:“盼了很久了,以前晚上都是用松明脂点火,现在要通电了,生活方便多了,吃完晚饭还可以看电视。”村里要通电了,杨有祥70多岁的父亲杨庆军很高兴:“有电就会有好日子,感谢党和政府。现在政策好了,我7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用上电。”“什么都买好了,就等来电!”。永胜县东华塔架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十年九旱,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农民年均纯收入仅700多元。近年来,部分村民生活条件有了明显好转,买了柴油发电机。但磨50千克玉米面和猪饲料就要花费10元柴油钱,柴油机也只能在磨面、杀年猪和办喜事时才使用,其他时候村民都不敢用。走进村民杜文贵家中,21英寸崭新的彩电已经亮闪闪的摆在客厅中央,一对1米多高的音响也格外引人注目。杜文贵说:“一天一天地看着电杆立起来,电线装进家里,心情激动啊。现在家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电。家里电视、音响、电饭锅都买好了,通了电都要试试,都等不及了!”。杜文贵今年44岁,种植13亩包谷和6亩烤烟地,在当地算是收入不错的家庭。以前,烤烟都是用柴火烤,浪费木材,烤的时间长,质量不高。杜文贵说:“马上要通电了,电烤烟房的搭建、花费都已经准备好了,建了电烤房就方便多了。”“哈尼山寨有了永不落山的太阳”。今年8月27日,位于红河州绿春县莫皮巩自然村的11户哈尼族群众用上了由云南电网公司提供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家家户户点上了电灯。那一夜,首次用上电的哈尼群众彻夜未眠,让节能灯亮了一夜,他们用歌声和美酒来庆祝这个不眠之夜。据莫皮巩村小组长李沙金介绍,由于莫皮巩村远离乡镇,地处偏僻的山乡,他们一直未能用上“大电”。以前都是用简单的小水轮机发电,连灯都点不亮,生活十分不便。如今,云南电网公司送来了光伏发电设备,让他们用电的心愿得以实现,家里的电灯比以前亮多了。李沙金是村里普通话说得比较好的一位,加上年轻,去年他被选为村小组长,带领大家致富发家。李沙金家今年刚种下了胡椒,他说:“有了电后,村里人不但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还可以学习致富新路,让大家都逐步富裕起来。装上太阳能后,电力足了,为手机充电再也不用往乡上跑了。”以前,他的手机一块电池只能用两天,三天两头骑摩托去乡里充电。如今他可以在家里充电。在通电前,村民李忠生到骑马坝乡买来了25英寸的电视机,在通电的当天,全家人看上了电视。李忠生说:“以前只能在乡上看到,如今坐在家里看电视,真是感到幸福。”

攻坚户户通电

在这场全省无电人口通电的攻坚战中,南网人奔走于高山大岭、奋战在悬崖峭壁、忙碌于村村寨寨,只为将一个期盼,变成现实,云岭大地千万无电群众从此走向光明、走向幸福。

对于云南的户户通电工程,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指出,必须从落实国家“三农”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快户户通电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是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推进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云南电网公司总经理廖泽龙表示,要把无电人口通电工程作为公司上下全年的政治任务、攻坚任务来抓,咬定目标,务期必成。

丽江供电局局长段荣华说,在永胜县东山乡,架16根索道只为120户傈僳族乡亲通电,施工人员吃了早饭就一直干到晚上,中午都顾不上吃,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激励着我们的员工,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也是“辛苦我一人,点亮千万家”、“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怒江供电公司总经理杨勇说:“为了点亮独龙江,攻坚克难我们无怨无悔,户户通电是打好发展根基的第一步,推动独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的。独龙族人民正迎头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无比自豪,满怀憧憬。南网人的一片深情、一份担当传遍了云岭的村寨。”一根电杆的天价变迁。宁蒗县拉伯乡大水自然村不通路,距村委会25千米,电杆厂将210根电杆运到村委会后,将经过船运、索道、肩扛才能到达施工点。

从村委会到江边约2千米的距离,山路陡峭、狭窄、用拖拉机搬运每次只能运一根半的10千伏高压杆,拖拉机每趟运费需要300元。从江边开始,有15千米的水路需要船运,实际上是用船拉,施工人员将电线杆绑在空的汽油桶上,再拴在船上,拖着走,由于到达的岸边没摆放电杆的地方,所以每船每次只能拉一根电杆,15千米每根电杆要走一天。每根电杆的运输成本 (含人工、油费)将增加2500元。到达岸边后,开始索道运输,该村共架4千米的索道,每根索道含钢绳、机械、维护、人工、燃油等费用,共计投入约70万元,运输210根电杆,成本增加3333元。索道运输到终点后,每根电杆要12个人花4小时进行搬运,210根电杆12名工人花840小时,即105天才能搬完。每个工人工资以每天200元计算,请12名工人需支付25.2万的工资,平均每根电杆成本增加1200元。据该村的施工负责人介绍,到达大水村的电线杆已由原来的1000多元身价变成了8000多元。

祈盼老天别下雨。王磊是驻扎在永胜县东山乡施工项目部的党员突击队员,一直下个不停的雨让他和其他队员们都焦虑不安。王磊说:“整个丽江最艰难的无电施工项目都必须按时完成,从南网、省公司、丽江局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我这个点拖后腿的话,没法交代!如果龙王听得见的话,我恨不能每天烧三炷香求老天爷不要下雨了。”今年5月以来,丽江进入雨季,进入10月通电工程施工的高峰期,每个项目部都悬挂一张施工晴雨表,上面显示:10日至18日均为雨天。受到降雨的影响,施工期间很多挖好的基坑被雨水冲刷回填,多数修建好的地方无法运输材料、工人无法施工。中秋、国庆节期间,施工人员均加班加点,推进工程进度。王磊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了山区的无电村民早日用上电,再苦再累都值得。

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洗个热水澡。见到黄龙的时候,他的脸已被太阳晒得潮红,他耸耸肩膀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20多天没洗澡了,全身发臭,真怕熏到你们!”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洗个热水澡。今年8月22号,是共产党员突击队队员黄龙憧憬了很多天、期待了很多天的幸福日子,这一天,他计划和女朋友去领结婚证,但这一天,他领到的不是结婚证,而是无电地区全面通电工程建设“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接到旗帜后,黄龙来不及向未婚妻解释,就匆匆奔赴宁蒗、永胜的无电现场。黄龙说,虽然错过了领结婚证,但他接到的却是一项光荣神圣的任务,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得、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说,过了今年,丽江再没有无电户了,就很少有机会走进农村,服务丽江人民了。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标签:万家灯火阑珊处南网情深幸福来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