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点亮苗乡 光明侗寨——从江供电局十年发展纪实

  2012-12-11

电通了,灯亮了,电视响了,打米机转起来了,老百姓由衷的笑了。月亮山脚、都柳江畔,一座座杆塔巍然屹立,一条条银线翻山越岭,日益坚强的电网,编就成苗乡侗寨人多彩的梦。这一切见证了从江供电局基础从弱到强,电网从小到大,电量销售从原来的2500万千瓦时到现在的2.5亿千瓦时。盘点着这些数据,每一个数字后面无不凝结着从江供电人的辛劳和汗水。沧海桑田,从江供电人风雨兼程一路走过,满腔的热血和飞扬的激情,在从江大地谱写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作为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从江供电人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电力服务的雄壮之歌。

崛起:电网从薄弱到坚强

回顾征程,从江供电人心潮激荡,感慨万千。

解放初期,从江县电力发展起步较晚,电力仍近乎空白。在长寨电站建成之前,全县各小水电站、小火电厂均以220伏、380伏低压供电,甚至有部分为110伏直流供电。至1945年县打米厂才以7.5千瓦内燃机用木炭作燃料发电,白天加工粮食,晚上供机关单位照明。1958年,为解决县城用电之需,曾在城南酒厂溪口建成一座装机18千瓦的小水电,是为从江县首座水电站。该站发电不久即因渠道渗漏,设备简陋、管理不善而停运,电气设备被拆至县打米厂发电使用。

1961年,县农机厂够进一台48千瓦柴油发电机,发电供县城机关、居民使用,直至长寨电站投运为止。

1972年10月,长寨电站建成投运。这年,从江建成长寨电站至城关的从江县首回10千伏中压电网线路。当时该线路全程采用木杆架设。1981年4月,该线路改用水泥电杆,为本县首次采用水泥杆架设的电力线路。

1987年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从江县城关地区水电公司。2月,雍里电站建成并发电,12月通过正式验收。是年8月在县城体委后坡建成从江县首座10千伏开关站,与长寨电站以10千伏线路联网运行。该开关站出线4回,供城关、高增、大榕等地。

1991年10月,从江县城关地区水电公司开工建设从江县首回35千伏输电线路。该线路始于从江县城关35千伏升压站,止于贯洞35千伏降压站。工程建成后,形成雍里电站、长寨电站、贯洞电站联网运行。

1992年8月,从江县城关地区水电公司更名为从江县电力公司。至此,该公司己拥有水电站4座,总装机2005千瓦;升、降、配电变压器121台,总容量6970千伏安;35千伏简易升、降压站各一座,35千伏线路22千米;10千伏线路近250千米。供电范围扩大到3镇8乡2万余户。

1997年12月,四寨河电站建成投运。在此前后,四寨河电站附属送电工程相继建成,其中包括35千伏简易变电站4座,35千伏线路4回。从江县小水电供电能力有所提高。

1998年8月,从江供电局成立。12月,交由凯里供电局代管。是年,全县通过“三三制”工程实现乡乡通电。

1999年5月,从江110千伏变电站投运。从江县接通国家电网,结束了地方电力受小水电丰枯期严重制约的历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

1999年11月,开始实施农电体制改革、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程,时称“两改一同价”。农电体制于2000年3月全面理顺;从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于1999年11月开始动工,至2003年12月结束。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与农村电网改造同步进行。村级通电率由此前的35%上升到100%,全县15户以上集中居住的村寨全部通电。

2005年底,农网二期及城网改造工程结束,全县30户以上村寨通电。

2007年底止,从江县电网发展到11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容量为220兆伏安,有110千伏输电路4回,初步形成了110千伏环网供电的格局。

如今,从江电网是一个以中国南方电网为主,地方小水电站依托南方电网并网发电运行,在上一级电网调度的指挥下由县级调度机构统一调度运行的县级电网。形成了以110千伏环网供电,35千伏为骨干的供电网架。辖区共有3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总容量27.36兆千伏安,35千伏线路13条, 10千伏线路41条,配电变压器1152台,总容量51205千伏安;小水电站20座,总装容量为67205千瓦。

飞跃:百姓从油灯历史到光辉岁月

如果说农网改造对于月亮山农民来说,是告别贫困、告别“萤火虫”走进文明的一盏明灯,对于电力职工来说,则是数倍艰辛的付出。

1999年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前,全县21个乡镇中尚有4个无电乡,381个行政村中无电村达247个,村通电率仅为35.1%。无电、缺电,严重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给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种种不便。

从江县归奶村6组的农户徐嗣东在2002年买了个手机,但是因为没有电,他要把手机拿到大寨或者停洞镇上去充电,步行到大寨需要1个小时,而到停洞镇需要1个半小时;因为没有电,他一家人需要煤油灯照明,每斤煤油5元钱,一斤煤油只能用三天,每个月光是照明的费用就需要40余元,说到因为没有电带来的不便,徐嗣东深有感触。

从江供电局计规工程部的王明祥,老家在从江县停洞镇归奶7组。自己长年累月为从江县的村村寨寨搞电网建设,而自己的老家一直没有用上电,2003年,在他的牵头下,归奶村7组40多户人家准备自筹资金牵条10千伏线路过来,但仔细算了一下,需要资金20余万元,平摊到每户达5000多元,而归奶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最后只有放弃,王明祥愧疚不己。

停洞镇老干部徐令安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归奶村6组,他说,自己也能买得起电视机电磁炉电冰箱,但是电不通,买过来有什么用?还不只能当摆设?村民徐嗣东说,看着寨上的小孩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跑到归奶大寨和停洞镇上看电视,把别人家挤得水泄不通,自己内心有说不上来的心酸!

从江县无电工程施工队负责人曾崇斌说,从江县光辉乡加牙村白沙组20余户无电户距离从江县城160余公里,到了光辉乡要到加牙村全是山路,山高坡陡,遇到大雨,水一冲全是烂泥,一根电杆要运到点上需要耗16个汉子两天的时间,成本在700多元的一根9米电杆,加上人工费用要运到村子里,需要1万多元。来自云南的的施工队员李建到从江县哭过两次,他说,搞工程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大的困难!

1997年省计委、省经贸委、省物价局、省电力局对从江县的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作出批复:从江县35千伏及以下农网工程总投资4654.2万元,要求二至三年完成。县委、县政府深受鼓舞,确定2000年为从江县的“电力建设年”。在各乡镇、机关负责人参加的全县经济工作会上,时任县长的耿生茂将“电力建设年”的年旗郑重地交给县供电局局长王学军手上,同时也交给他一项硬任务:一年完成100个村通电! 一场电力建设攻坚战,在从江的崇山峻岭间拉开了战幕。

这一年,从江供电人创造了平均3天一个行政村通电的奇迹。共120个行政村新通电。

线路的勘测设计是第一道“坎”。从江供电局从各基层站、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设计队,分成小组开拔各个山乡。这些同志被称为农网建设的“钻山豹”,因为实地勘测就得披荆斩棘。全县农网建设改造的高压低压线路近2000公里,图纸资料能装上几大柜,其工作量之大、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线路施工又是一道“关”。因为无电村绝大多数是山高坡陡、地处偏僻的苗村侗寨,在立杆架线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谷坪、东朗、刚边、秀塘4个乡的通电工程,被定为省政府督办的实事之一,从项目计划下达到要求通电的时间仅有2个月。而这4个乡中,有3个不通公路,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如期完成任务,从江供电人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用肩挑背驮的原始劳作方式,提前架通了这4条10千伏线路。 
刚边至秀塘的10千伏线路总长10公里,途中仅有3户人家,山势巍峨陡峭,道路坎坷崎岖,供电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一道吃在野外,住在牛棚。 

下江镇平江村位于“321”国道旁,110千伏、35千伏线路在该村后山交错,但由于没有10千伏和低压线路长期用不上电。为了及时让该村通电,供电局派一名副局长带队,专门负责完成该村的通电任务。当全寨亮起最后一盏电灯时,各家各户已在杀猪宰羊过年,队员们默默地收拾起东西,连夜赶回家吃团圆饭。

正是这种拼搏精神,汇成了一股强有力的电流,点亮了千家万户的明灯。如今,在从江通电的村村寨寨,都购买了打米机、粉碎机,使山区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靠碓舂米的历史,从沉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许多村寨的群众纷纷购买电视机,看到了山外世界的精彩。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有经济头脑的群众,冲破旧的商品观念的羁绊,积极购买设备,开办加工厂。 

跨越:管理从粗放到精益

从江县供电局1998年8月挂牌成立。12月23日,从江县人民政府与凯里供电局签定了关于从江县供电局代管协议书。凯里供电局对从江县供电局实行人、财、物与发、供、用电统一管理。同时,负责对从江电网的电力调度、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等各项技术指导。1999年1月,电网调度开始自动化运作,具有 “遥测”、“遥信”和实时显示功能,其电网调度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标准。

在国家实行“两改一同价”政策以前,从江县的供售电除了供电局经营以外,县水电局、乡镇小水电站也进行供售电,处于多家经营的状态。“十五”期后,随着国家对农电体制的改革,从江县所有供电网络统一划归县供电局经营,农电管理体制得到了全面理顺。与此同时进行的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改造,使从江县的电力网架得到了较大改善,电网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供电能力得到逐步增强。因此,在增长了农村供售电水平的同时,一些高能耗产业也相继进入从江,使从江县的供售电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从江供电局代管前年供电量876万千瓦时,全年电费收入156万元,利润20.42万元,税金12.6万元。

1998年从江县供电局代管后,供电量由2000年的4202万千瓦时提高到2006年的12246万千瓦时,平均增长率达19.5%;售电量由2000年的3521万千瓦时提高到2006年的11254万千瓦时,平均增长率达17.7%;利税由内1998年的34万元提高到2006年562万元;利润由1998年的32.8万元提高到2006年的128万元;电力销售利润率由1998年的1.27%提高到2006年的4.46%。

2009年供电量突破2亿大关。

如今,从江供电局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严格按贵州省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标准,主要从安全生产管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访管理、新闻宣传、交通管理、法律事务、VIS管理、物业管理九个方面入手,细致的梳理了各项管理制度及流程,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配电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该系统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10千伏及以下的配电网设备的一体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抢修管理、停电管理、班组管理、安全管理、可靠性管理及调度管理等业务模块。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使配网生产维护业务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通过流程化管理及标准文档的运用,达到现场作业标准化、电子化,生产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的目标,为管理层人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全面掌握设备状态及生产情况,从而实现了对生技、市场、安监、调度等部门主要业务的监控。

转变:服务从“电老虎”到“电保姆”

电老虎,惹不起,不交电费就断电。报装难、用电难,群众敢怒不敢言,这是90年代以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体制改革后,从江供电局转变服务态度,提倡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服务企业、电力客户为大局,从行风建设入手,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真心实意为客户着想,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做客户的知心朋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赢得更高的社会满意率,积极当好“先行官”。

镜头一

2008年1月中旬,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冻雨冰雪灾害冻凝黔东南大地。厚重结实的冰凌、冰柱牢固紧密地“聚集”在导线上,依附在杆塔上。全县供电辖区内冰灾导致35千伏线路倒杆、短线37处, 10千伏线路倒杆1801处、断线1585处,变压器损坏67台。110千伏从榕线、从黎线故障,造成国网跳闸,从江电网瘫痪。导致全县1115个配变停止运行,75585用户全部停电。除县城的几个重要台变由小水电供电外,全县21个乡镇陷入黑暗之中,形势非常紧急。

面对险情,王学军局长亲自带领党员、青年突击队员携带工具材料和破冰挖路用的十字镐、铁铲奔赴抢险现场,指挥抢修,顶作漫天冻雨与队员一起敲冰、立杆、降线,将一根根被冰凌压倒断裂的导线重新“粘合”架起,饿了就啃一口冷馒头就冰块,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高空寒风瑟瑟,杆塔结冰厚滑,作业难度非常大,但与已年逾五十的王局长一起战斗,突击队员们的心里暖烘烘的,没有一人叫苦退缩。无尽的冰封使党员、青年突击队的旗帜更鲜艳。 

在贵州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局职工不畏严寒,迎难而上,发扬“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胜不休”的抗灾精神。奋力抗冰保电,取得了这场抗冰保电战役的全面胜利。

镜头二

“大年初一晚上,我和老伴正在吃火锅,忽然“呯”的一声,插座线都爆了,差点燃起来。儿子和儿媳又出外打工不回家,只好打电话向供电所求助。开始还以为自己在市场上买得伪劣产品呢,等供电所的同志上门来帮整电,才知道原来是插座线用花线代替,线径小了才导致爆炸,主要是开始我们不懂这些道理啊!幸好没有伤到人。”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的75岁的孟老爷子一提起这事还心有余悸。

针对农村节后外出务工高峰、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家庭的增多,农村安全用电引起从江供电局高度重视,以创先争优提升服务理念,结合“六走进”服务,利用抄表员上门宣传和散发宣传资料、面对面交谈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安全用电知识教育,以增强老百姓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清查辖区线路安全隐患,对农村室内线路老化和新增家庭电器注意事项的宣传,引导群众安全可靠用电,并提醒老百姓注意砍树要避免触及线路,以免危及人身安全和引发森林火灾。

镜头三

果农大户杨勇强说,今年果结得多,但由于有两个多月没下雨了,不仅果树受到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果子的大小和糖度。现在有供电局帮忙架设近3公里浇灌线路,解除了果农们的后顾之忧。

由于持续干旱,果子正值澎涨期,如未能及时浇灌,将直接影响到果子的产量和质量。2011年8月31日,从江供电局在得知滚玉果园面临的实际困难后,借助“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立即组织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队顶着36度高温天气前去帮扶果农抗旱。滚玉村千亩果园因地势较高,没有足够的水源,只有到距果园4公里外的滚郎寨架设临时线路到寨边小溪抽水,然后通过车子拉到果园的大水池,再由水池抽出进行浇灌,及时解决了果园无水浇灌难题。

镜头四

从江县是黔东南最边远的贫困县,农村危房所占农户比例高达65.1%。2011年危改工作中,从江供电局结合自身职责,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投入资金100万元电力物资及人力500余人次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期间,该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各乡镇、村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危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完善电网建设任务,及时为搬迁户安装了照明电。

刚边乡高麻村,全村375户村民,己在地质灾害区居住了上百年,数次遭受泥石流灾害,形势十分严峻,由于高麻村附近山高坡陡,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集中搬迁点,难度大。为落实搬迁难度,县政府通过以单位挂靠帮扶的形式化解难题,在此期间,从江供电局召集精兵强将突击整整三天时间,及时为高麻村解决了线路迁改问题。

2011年6月,往洞乡沙往村30户危改用户房屋建好后,用电一直是从40多米外的老房子拉线供电,线路凌乱不堪,安全隐患非常大。从江供电局职工主动放弃周六休息日,及时为该村30户农村危房改造用户接电,并清理了凌乱的线路,排除了安全隐患。

镜头五

随着“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和“洛贯产业承接区”的开通和建设,从江由最偏僻县变成了“贵州出海第一站’、贵州连接“珠三角”的桥头堡。

在“招大引强”战略引领下,从江县产业转型风生水起,洛贯产业承接区正逐步成为投资的热土,各地投资商纷纷前往考察后并落户。4年间投资的项目共61个,拟投入资金37亿余元,已投入资金5亿多元。拟投资在5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18个。今年前5个月,共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85亿元,到位资金2.6亿元。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出县政府招商引资显著成效,高速发展的背后,电网建设为其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支撑。

“可以说,工业园区发展到哪里,电网规划就跟进到哪里。”局长吴子刚对着十二五电网规划图说。

2012年2月,结合洛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期间新增用电负荷情况,,凯里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专家在从江县相关部门领导陪同下查看规划图和实地勘察,正式开始启动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50亩,总设计变电容量3×180兆伏安的洛香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作。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将能够满足洛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及更长一个时期产业用电及城市用电需求,同时为开发区大规模招商引资提供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第一次和从江供电局打交道。在用电问题上,他们有求必应、有诺必践,我们的企业刚起步,就享受到电力的‘五星级服务’了,这也是我之前想不到的。”从江县江厦华茗竹木制造有限公司经理满心欢喜地说。

江厦华茗木业是从江县洛贯产业承接区引进第一批项目投资厂商,厂房占地面积260亩。主要生产高尔夫球棒、高级篱笆桩、园林工具棒等各种装饰材料的木制产品,计划投资1.2亿元。为了不耽误该厂的厂房建设进度,从江供电局为该厂开通供电服务“绿色通道”,优化业务流程,从报装、勘察、选址到安装,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顶着6个多小时的细雨,安装了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和架设80多米的高压线路到工地。及时解决了该厂建房急需临时用电的燃眉之急。

2011年4月,从江县明达水泥厂落户。该厂是从江规模最大的一家水泥厂,投资5.1亿元,报装容量为16630千伏安。为使该厂能在预期时间完全可以投入生产,从江供电局依照“绿色通道”方案,专门为该厂架设一条10千伏专线(贯明线)。目前,该厂厂建工作基本结束,正在筹备生产设备和对辅助设备的安装,预计今年9月份投运生产。

“从厂子落户至今,供电局经常到厂里走访,帮助我们解决了用电难题,有这样可靠的电力支撑,我们厂的生产有保障啊!”从江县明达水泥厂厂长梁国兴满怀信心地说。

标签:梁光源,苗乡,光明,侗寨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