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的农电作为
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637.2亿斤,比去年增加10.9亿斤,实现夏粮总产量“十连增”;据预测,今年河南秋粮将再获丰收,实现全年粮食生产“九连增”。
在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省电力公司积极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农电机井通电工程,全面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助力河南实现“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庄严承诺。
反哺农业 德政工程惠三农
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有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作支撑,电力部门肩负重要保障职责。
长期以来,省电力公司十分关注和支持农业发展。1998年至2010年,省电力公司先后投资263亿元,1998年至2002年,该公司累计投资近160亿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网改造、县城电网改造、户户通电等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供电水平和电能质量。
2010年11月,省电力公司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农村电网网架升级,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和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加上自筹资金,2010年至2015年期间,该公司将在全省范围内投入农网改造升级资金超过230亿元。今年7月初,河南107个县全部实现110千伏双电源供电,解决了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的问题,县域整体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得到全面提升。
关注农业生产,更致力于解决农民用电难题。2010年至2012年6月,省电力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2.95亿元,在全省范围内治理低电压用户155.48万户,使609.19万人用上了可靠电、放心电,全省农村居民用电质量将全面提高。
预计到2015年底,河南110千伏电网将基本消除与主网联系薄弱、供电“卡脖子”等问题;35千伏、10千伏电网得到全面改造,基本消除过负荷问题,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再添动力。
增产增收 农民兄弟笑开颜
保证粮食增产、农业增收,既符合稳步提升粮食综合能力的现实需要,也关乎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省电力公司以此为己任,持续实施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帮助农民抗旱保苗夺丰收。
通电机井助增产。2008年以来,省电力公司投资26.5亿元建设农田机井通电工程,让15.54万眼机井通上了电,使944万亩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滑县留固镇程新庄村党支部书记程新文是第一批用上通电机井的农民,他把电浇地的好处总结为:省时、省力,省钱,方便、实用。
据介绍,用通电机井浇地平常年景每亩可比柴油机灌溉减少支出81元,以目前受益电灌机井的944万亩农田计算,每年可减少农民灌溉支出近7亿元、节省柴油约12万吨。
抗旱保苗夺丰收。近两年,面对不时出现的旱情,省电力公司动员10万名电力职工齐上阵,组织1000支党工团突当先锋,输送100万千瓦电力负荷到田间,确保了2000余万亩麦田灌溉用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千亿斤、连续8年创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增产意味着增收。程新文高兴地告诉记者:“多亏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今年夏秋两季,俺家每亩地比往年多收入200多块钱。”
用心服务 电保姆助力“大厨房”
念好“粮食经”的同时,河南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食品工业,推动我省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河南电网员工瞄准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以“保姆式”的优质供电服务助推绿色农业发展和粮食深加工产业发展。
提升供电能力,促绿色农业发展。省电力公司积极实施配电台区综合治理,严格量价费管理,着力提升营销综合服务能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乡(镇)供电所,稳步提升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充足的电能保障下,舞阳县文峰乡李斌庄村村民采用电力烘干技术发展香菇种植业,所生产的香菇干货绿色无污染,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河南食品工业已成为新兴工业大省的第一支柱产业,为做好食品加工的“电保姆”,省电力公司积极践行供电服务承诺,提前介入客户新增用电项目,帮助大客户落实用电方案;跟进客户生产经营状况,提供细致入微的供电服务;主动走进企业提供“一对一”挂钩服务,解决用电难题。
保姆式供电服务,推动着河南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由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532家,实现营业收入6540亿元,成为拉动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双汇、三全、思念、华英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入国际国内市场。
标签:河南电力,服务,新型,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