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松山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辉发河畔,地处长白山余脉。伴随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逐步推进,松山镇所属沿线村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依靠高质量的电力供应,相继办起了木材加工、肉食品厂、米加工厂、辣椒种植等,靠多种经营逐步走上致富路。
1月25日一早,我跟随吉林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施工人员驱车上百千米来到松山镇。整齐规范的电线、崭新美观的计量箱、粉刷一新的配电房、错落有致的乡村房舍,让我感受到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给这里带来的蓬勃生机。
增容改造激发创业热情
一来到爱耕村村口,便望见村党支部书记张友金指挥村民为即将开张的村办木材加工厂挂牌匾。在厂区院内,一条深约一米,长约百米的电缆沟几乎横跨厂区,松山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厂区用电塑封高压电缆、安装箱式变压器。“电缆绝缘合格、直流电阻通过测试合格。”随着施工现场试验人员的指令,箱式变安装工作进入调试阶段。
在这里,施工布线基本不跨路、跨房;变压器出线以及村内布线采用绝缘线;入户线用PVC管包裹。“农网改造升级给村里用电带来了大变化,变压器增容了,线路整齐了,用电既安全又方便。”谈起农网改造升级后村里的变化,张友金深有感触地说:“村里林木资源丰富,多年前曾经办了一家木材加工厂,但是因为村里电压质量低,使用柴油机加工成本高,加工厂没开多久就关了。”
“现在线路上安装的真空开关,在出现用电故障后,几秒就能自动重合,供电有保障了,村民创业的步伐加大了。”站在一旁的村委会主任郝得有说。
郝得有带我们来到肉食品加工户张玉才的家庭工厂。张玉才的妻子孙胜珍正带着几名工人加工肉食产品。孙胜珍告诉我们,肉食品加工哪一道工序都离不开电。过去,在用电高峰,生产设备经常因过负荷跳闸而耽搁加工。村里用电改造后,她和丈夫把老厂搬到现在新建的加工厂,规模扩大了一倍,生产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连附近乡镇客户都来订购产品,按照现在的销售,月收入超过2万多元肯定没有问题。
农网升级引来致富商机
“妈,我去镇里农行为新进的设备汇钱,一会供电所还要来人给辣椒大棚上温控机,我抓紧时间赶回来。”看到前来磨米加工的村民络绎不绝,高大妈打心眼里佩服儿子王军有眼光。
王军是松山镇前进村村民,由于脑子活,率先在村里办起了反季节蔬菜种植,成了村里公认的致富带头人。去年下半年,王军看到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陆续对松山镇各村进行农网改造升级,马上抓住商机,在村里投资办起了米加工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增加收入八千多元。加上反季节蔬菜种植等收入,年底王军一家年底收入将超过3.5万元。
今年农网升级改造,松山供电所为前进村反季节蔬菜基地无偿架设高低压线路3900米,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三台,彻底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需求。高大妈讲起她的“辣椒经”来,“这种移动塑料辣椒种植大棚占地小,一亩三个棚,一个棚产辣椒1500多公斤,按照现在的市价每棚收入在1200元到1500元之间,一亩收入4000元上下。以前用柴油机浇灌,一亩地得多花将近600元,现在用电,一千瓦时电才几毛钱。”
这时,高大妈家门口响起了汽车的鸣笛声。王军正和松山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在卸温控设备,这下好了,有了温控机,咱种起菜来,就更省事了。“说话间,远处又开来了两辆农用机车,车上装满了准备加工磨制的新稻米。一时间,王军和高大妈的农家小院里人声鼎沸。忙碌中,王军和高大妈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标签:电力,农民,幸福笑容,2013供电与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