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17位专家北京论道南方电网未来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刘海荣  2013-02-17

“这些年,看到南方电网有了成就会非常兴奋,落后了心里就老记挂。目前,以新能源和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第四次能源变革已经到来,我觉得南方电网应该把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去认识,做好其并网后对电网的一系列影响的研究。”1月28日,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代表公司党组在京主持召开公司专家委员会座谈会,17名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院士、学者再次聚首,为南方电网未来发展“号脉开方”,原国家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冉莹在会上如是说。

座谈会上,公司生技部、计划部、系统运行部负责人和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院士分别向与会专家委员汇报了公司发展总体情况及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南方电网“十二五”规划优化及中长期目标网架研究;南方电网2012年运行情况及2013年运行形势;以及公司专家委2012年工作情况及2013年工作设想。

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吕伟业率先发言,肯定“南网在规划建设和生产运行方面,工作做得非常好。”特别是对网架结构、西电东送的输送方式、提高电网稳定运行水平等战略问题的研究,体现了远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令人印象深刻。

清华大学卢强院士、浙江大学徐政教授、武汉大学孙元章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原副校长李成榕教授、天津大学王成山教授等专家委员重点从技术发展方向,重点科技攻关等方面为南网发展提出了各自的建议。西安交通大学王锡凡教授、原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中心主任王信茂、中国电科院周孝信院士、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杨奇逊院士等委员则从国家“十二五”能源改革的大形势下出发,对公司的电网规划、生产经营、服务新能源发展以及主动参与电力体制改革等战略发展问题给出了建议。

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表示,南方电网公司十年成长,硕果满枝。从咿呀学语到风华正茂,一路走来离不开公司专家委各位专家们的呵护关爱。尤其是去年公司新一届专家委员会组建以来,面对印度“7·30”、“7·31”两次大停电事故,由人推己,为公司电网安全出谋划策,防患未然。在公司及时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各位专家认真分析了南方电网的运行风险和安全隐患,并就广东电网动态无功不足、南方电网交直流相互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促成了公司党组迅速果断形成决策意见。目前,公司已经安排在广东电网安装了3台大容量STATCOM,预计6月份将首台投产,9月份全部投产,并在规避电网运行风险,支撑交直流并联大电网稳定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正值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王良友还代表公司党组,代表赵建国董事长、钟俊总经理向各位专家委员送上了节日的问候,并邀请各位专家到南网基层一线多检查指导,为把南方电网打造成“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贡献智慧。

■声音

南方电网要干几件自己需要又是震动国内外的大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优化的实时调度与控制系统;第二件事要做AGC和AVC协同优化控制;第三个大事,还要能做到对微网群的协同控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卢强

总的来讲,电网规划和电源规划应该紧密配合,应该和我国的能源政策、能源的结构紧密相关,而且这里面的确有很多不确定性:一个不确定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一个是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还有就是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或者说是能源结构的调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周孝信

南方电网除海南外,其他四省区的电源结构有强大的互补作用,效益分配机制却没搞好。将来要体现南网在区域范围里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一定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分好效益“蛋糕”。

——清华大学教授 夏清

南网对重大问题不拖延,决策果断迅速。以前还觉得有些事三年五年议而不决很可能,没想到几个月前专家委员会的建议,这次来南网已经给答案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奇逊

现在从大电网到配电网,整个系统的发展趋势就是自治加自适用,南网在自治这一点已经走了很重要的一步,做了很深入细致的工作,能不能工作再往下思考点。自治的理念还要逐渐的往下发展,恐怕不会就停留在超高压电网以上的这个层面上,我就希望南网重视这样一个问题,所谓分布式电源实际上也是跟这个密切相关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余贻鑫

我们现在的供电负荷到底是在什么状况,这个状况将来是进入饱和呢,还是快进入饱和呢,还是在什么发展期?我觉得南网应该有个估计,“我大概发展到什么状况,还有多少空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程时杰

我感觉中国目前整个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行的利用小时数是非常低的,没有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网络。为什么不研究怎样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王锡凡南网今后要在配网的精细化运行管理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尤其针对配网而言,由于历史的原因,其资产利用率目前还是一笔糊涂账,应该从管理角度高度关注。

——天津大学教授 王成山

对于换流变及套管等设备,国外的标准包括产品到国内不一定适用。所以南方电网还应该加强对直流换流变和套管的研究,形成自己的技术标准和诊断标准。

——华北电力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李成榕

南网涉及到的一些国外的电源,在政治上还有不确定性,一旦出现风险,投资怎么办,有没有备用电源、备用方案,这些都要在未来的电网规划里考虑到。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程浩忠

过去我们谈节能往往都在发电企业,从电网企业角度来讲,其整体节能空间不是很大,未来电网企业节能的空间,大部分可能还在配网端,所以配网端的节能空间值得去挖掘。

——武汉大学教授 孙元章

现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国外的发展仅用于海上风电,容量并不是很大。南方电网在以后的工程里可以考虑搞一个中等规模的柔性直流送电示范工程,为后面的工程建设开辟道路。

——浙江大学教授 徐政

南网研究得出“同步电网的大小取决于我们网内各个分区电网的规模,同步电网超过了一定的规模,会增加安全稳定运行风险”的结论,对全国电网的结构及规划确定是有重大意义的。

——原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中心主任 王信茂

南方电网在2010年前就开始研究新能源的接网问题,在国内算很早了。但我觉得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新能源入网研究当成一个重要的战略来考虑。

——原国家电力公司总工程师 冉莹

要发展新能源,就不能回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你不去解决,就发展不起来。现在大家都觉得风电一度电五六毛钱还是很便宜的,但是我觉得对风电成本分析还不太科学。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原总经理 吕伟业

中国电网将来的格局是集中还是分散,目前业界讨论得比较火。到底中国电网未来的技术路径如何选择,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研究。

——原中国电网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 姜绍俊

南方电网十年来在科研上发展得非常快,而且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有特点的交直流和西电东送运营的问题,我们对受端电网的接纳能力问题,基本上都有结论了。以前都不敢说,电压怎么样,送多少都不敢说。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张尧

根据会议录音整理)

来源:南方电网报

标签:专家,南方电网,未来发展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