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在南京遭遇尴尬。根据南京供电公司的统计,当晚8时30分,网供负荷最高为485万千瓦,“地球一小时”全球接力活动开始后的8时40分,负荷竟然达到490万千瓦。这是南京参与该活动5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难堪的局面。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除了响应者一如既往的热情之外,多了质疑之声。质疑的关键在于这项活动或许已经流于形式而仅具有象征意义。更有人担心大规模并且集中时段关灯,会不会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造成冲击。应该说,有不同声音总比一个声音好。
活动倡导者说,对电力系统影响不大,个别电网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赞同此说法。那么,到底会不会影响呢?到底是节能还是浪费呢?北京鸟巢这天晚上,也举行了有上千人参加的活动。因此而造成的交通堵塞,油耗增加,污染排放增加,是否有违举办者的初衷呢?专家们说,居民用电占15%左右,照明用电占居民用电的20%左右,北京最高负荷大约1600万千瓦,可以算一算,全北京照明用电在某个时段全部都停止了,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完全可以肯定“地球一小时”活动举办者的良好愿望,也完全可以肯定此活动在促进人们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的作用。但是,还有没有新招数呢?伴随着活动而产生的一些负面作用是否周全考虑到了呢?节约能源,促进环保,人人有责。随手关灯,随时节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方法可以多样,方式也可以多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应是理性的考虑。
标签:中电时评,地球一小时,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