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X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

南方都市报:跳动绿色脉搏筑电力高速路(图)

作者:夏文格 罗鑫庭 黎凯燕 何文浩  2013-04-15

深莞惠一体化,不仅仅是道路交通一体化,经济规划一体化,文化资源开发一体化,隐藏在背后的关键一环则是 — ——电 网 一 体化。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的实施,对惠州而言,深莞惠一体化和粤港澳合作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一系列大项目的相继进驻,让惠州经济社会的后发之势日益凸显,迎来了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惠州供电局通过推动电网大发展,增强网架结构及供电能力,以及深莞惠能源对接进程,为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构筑起了一条电力的高速路。

500千伏祯州变电站

输电巡线工巡视杆塔

打通清洁能源绿色脉搏

按照《纲要》关于“以电力建设为中心,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要求,从2009年盛夏开始,为了实现能源生产从“两高一低”(高投入、高排放、低产出)向“两低一高”(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转型,3年来,一个组团式的清洁能源生产覆盖着惠州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博罗抽水蓄能电站,到LN G天然气发电厂,再到惠东平海电厂、国华热电联供等一批大型清洁电源项目的建成和投产,惠州已经从能源输入地变成能源输出地,且基本完成了《广东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实施细则》中提出的近期目标,即2012年,惠州市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左右,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随着大量的清洁能源不断产出,如何安全、高效地将清洁能源送出,为清洁能源的输送打造绿色脉搏便成为了关键。“单是为了满足惠蓄建设、机组调试及投产送电,我们就建设了多回输电线路,500千伏能博线便是其中一回。除了建设,巡视检修也是能源及时送出的必要保障,还记得2011年大运会的时候,一场暴风雨袭击了惠州博罗,能博线惠蓄侧的一个零件损坏发出放电声响,为了避免影响大运会的顺利举办,24小时内我们冒雨连夜将损坏的零件进行拆换。”负责500千伏能博线日常巡视的供电局员工罗庆雄说。

“确保清洁能源送得出、落得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惠州供电局基建部负责人说,供电局按照《广东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实施细则》中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将清洁能源相关项目的建设纳入到惠州“十二五”电网规划中,计划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变电站48座;同时将以500千伏变电站、惠东平海电厂、博罗抽水蓄能电厂、LN G电厂、国华热电联供电厂等为电源点,全力打造清洁能源输送大动脉。目前,规划中涉及的配套线路已全部建成,为惠州融入深莞惠一体化奠定坚实能源基础。

从“西电东送”到“东电西送”

惠州处于三峡电力、云贵电力送广东电网核心区的输电枢纽上,一直以来都是“西电东送”的重要“中转站”。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不断发展,据统计,2012年,惠州、深圳、东莞三地最高供电负荷分别为402.4、1367.5、1143.4万千瓦,到2020年总负荷将分别达到1600、2300、2000万千瓦,总负荷高达5900万千瓦,相当于中西部地区一个省份的用电负荷。在一批清洁电源项目落户惠州和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背景下,惠州已经从“西电东送”中转站,进一步升级为省内“东电西送”的电网枢纽,肩负着把粤东产出的大量电能送往珠三角西部的使命。

2011年6月,500千伏祯宝线顺利投产,标志着粤东送珠三角地区电力第三条通道的全面贯通。该工程就地消化惠东平海电厂电力,直接将电力送至负荷中心,提高粤东地区电源送出电力750万千瓦。“过去粤东‘送不出去’的‘窝电’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大大缓解了深莞惠地区电力供应的紧张形势。”惠州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东起汕头胪岗,中连惠州祯州,西至深圳宝安,全线长323千米的500千伏祯宝线路工程,曾被专家形容为“现场施工难”、“项目工期紧”、“停电安排难”,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该工程路径情况极其复杂,多次跨越公路、铁路和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青赔、拆迁和停电协调困难重重,施工难度极大。“当时我们只知道再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全程参与这项工程的输电班班长吴树宁回忆道,当时连供电局的主要负责人都将铺盖搬到了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奋战在一线。每天5点起床、24小时待命、连绵阴雨、泥泞的山路……100多个日夜的坚持,使得祯宝线工程并网投产比原计划提前18天竣工。

今年1月18日,500千伏海丰电厂送出线路工程惠州段首基基础浇筑成功,标志着该工程正式进入现场施工阶段。海丰电厂送出线路工程是继惠茅线后,解决粤东电力送出又一关键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将把汕尾海丰电厂产出的电能输送到惠州、深圳和东莞。随着这一批重要输电项目的建设,省内“东电西送”的大通道已全面形成,目前全市在网负荷已超过1400万千瓦,源源不断的电力由惠州中转输往珠三角中心,发挥出强劲动力。

环保行动

绿色电网“筑”美丽惠州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让惠州的生态文明建设领跑广东。在供电基础设施建设中,惠州供电局也在努力构筑绿色电网献力“美丽惠州”。

2012年4月26日建成投产的500千伏惠茅线改造工程是绿色电网的一个典范。该项东起汕尾,西至惠州,全长108千米的工程,是在15年前的旧线路上进行组塔改造,改变了过去单线单回的做法,使用同塔双回的设计,使线路输送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却没有多占用一寸土地。该工程采用的高导电率铝包钢芯铝绞线,其导电率达到同等截面铜导线的61%-63%,线损最小,能源利用率最高。与此同时,采用绝缘地线减少电能损失,每年减少电能损耗约145万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夏季的最高电力负荷。

在变电站的规划建设上,该局也将“建绿色电网,创和谐家园”的理念融入其中。以2011年5月16日投产的500千伏祯州变电站为例,它是惠州目前最大的变电站之一,深圳每天平均有1/4的电力都靠这里送出。作为绿色能源的重要站点和输出点,祯州站从选站址开始便尽量利用荒地、劣地,避免对林木和环境自然地貌的破坏。过去建一个同等级变电站,一般占用土地200亩左右,而祯州站经过优化设计,只占用了50亩土地,。在设备选用上,祯州站均选取了噪声小、电磁干扰水平低的先进设备,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站还通过开关楼朝向、选用节能照明灯具、外墙采用浅色处理减少墙体吸热、设计隔热性好的楼体结构等措施,提高站内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供电作为国家能源类大型支柱企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惠州供电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本着“建绿色电网,创和谐家园”的原则,将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全面融入电网立项、设计、施工等环节,使电网与环境、自然、人类、社会和谐共存。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标签:南方都市报,绿色脉搏,电力高速路

相关报道

指导单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农电管理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国宇出版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北京市大兴区地盛北街2号院17号楼 电话:010-63231594
QQ群:11979641(已满) 173615127  122166702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3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