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时报》4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用高科技应对地震 在芦山地震灾区,两天内拔地而起的帐篷村已成为幸存者的栖身场所,但这并非普通意义上的“难民营”。中国应对灾难的各种手段得到全方位展示:配备X射线设备的卡车、车载移动银行,甚至还有开展保险理赔业务的帐篷。
在中国,如何应对灾难历来被视为领导层面临的严峻考验。自汶川和玉树地震以来,北京一直在持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手机充电站即是中国抗灾“弹药库”的新式武器之一。在为家里3部手机排队等待充电的28岁的岳和军(音)说:“我家房子倒了。如果能充上电,至少可同在外地的家人保持联系,这有助于我们心神安宁。”
参与救灾的罗医生表示,中国政府已意识到快速协调的重要性。“玉树地震后的24小时或48小时内,情况不如现在这样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她说,“政府迅速和有条不紊的反应至关紧要。盲目地一哄而上并试图救人是难以奏效的。”
与2008年受制于恶劣天气的汶川地震不同,在最近的救灾活动中,远赴偏僻乡村救援的直升机随处可见。这一次,用于遥感侦察和投放救灾物资的直升机得到更好的应用,使相关救援行动能以更快速度展开。
但在幸存民众中,尤其是更难以抵达的区域,抱怨现象仍存在。与家人住在政府的蓝色帐篷内的黄明贤(音)说,感谢政府的努力,但救济品分配并非总是公平,“过去3天内,直到今早我们才首次领到方便面。其他地方已有水有电了,我们呢?”
不过,身着橙色制服和防护帽的应急队伍已分头行动,奔赴各灾区展开救援。在救灾现场,除了最低限度的各种必需品,还能看到保险理赔的摊位、由大型车辆改装而成的银行、车载自动取款机和电信运营商赞助的充电帐篷。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有能力应对地震,暂不需要海外援助。
标签:日媒,手机充电站,中国抗灾,弹药库,新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