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砥砺,大浪淘沙。
2013年,佛山有电整整100年。
一百年前,1913年,陈振南发起成立“佛山光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拉开了佛山电力工业的序幕,开启了这座千年古镇光明的传奇。
百年来,伴随时代更替,风云变迁,从商贸名镇到轻工业之都、全国名列前茅的经济体,电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始终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柴油发动机起步到供电量超500亿千瓦时,佛山走了一百年;截至2012年底,佛山GDP翻了五百多倍,变电容量翻了40多倍;近十年人均用电量约翻了两番。
璀璨灯火中,佛山夜岭南的韵味令人流连忘返
那么,有电百年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敢为人先?佛山经济发展,电力如何担当先行责任,又将如何照亮“佛山梦”?
回眸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本报今起将推出系列报道,从电力与产业、电力与城市、电力与生活的三个维度,从电力发展的侧面解注佛山的脉搏,也向这座城市致敬。
华灯初上 1913年靠一台柴油发电机蹒跚创业
岁月蹉跎,创业蹒跚。
时间回调至1913年的佛山。据文献记载,首家私营光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当年诞生,以一台柴油发电机,几十个千瓦容量起步,宣告这座千年古镇有电历史的到来,拉开了佛山电力工业史的序幕。
电力慢慢进入百姓家,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那年,后来闻名的武术大师叶问刚刚21岁,也许当叶问和他的家人,走在茶楼、戏院或街头的商铺时,都曾受益于光华电气的点点灯火。一份1918年的佛山报纸上,首次登出一个电灯销售广告。
佛山解放时,光华电厂工人还曾在解放前夜挂起电灯迎接解放军进城,见证了“新佛山”的诞生。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佛山电力艰难前行。佛山供电事业真正的发展,还在建国后。
1951年,国家批准成立佛山市。对于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来说,电力为这座城市每点亮一盏灯,便是点亮一抹希望。四年后,光华电气结束经营,由地方国营的佛山电业营业所公开营业。
此时的佛山以农业、手工业生产带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佛山以纺织、陶瓷为主的日用轻工业初具规模,用电增长也创新高。
从解放初至70年代末,佛山电网发展紧随着古镇经济发展的脉搏,从1956年至1979年,佛山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3倍,变电容量翻了300多番。这期间,佛山诞生了首座110千伏变电站,五年后220千伏电网进入佛山。
改革先锋 专业镇崛起背后的电力冲锋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大地,佛山从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人们曾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形容当时佛山工业繁荣的景象。此时的电力就像经济发展的先行队。
已在佛山电力工作30余年的佛山禅城供电局谭师傅回忆,在改革开放初期靠的是“大板车精神”,那时搬运电力设备只能用板车。
这没有阻碍佛山勇立潮头。1983年,佛山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中国建筑陶瓷第一重镇脱颖而出;1984年,“健力宝”作为中国运动员参加美国洛杉机奥运会的专用饮料,被誉为“中国魔水”;2000年的佛山生产了11万部摩托车,240万部电冰箱和3506万部电风扇……
进入上世纪80年底中后期,佛山电力供应滞后经济发展。为破缺电难题,佛山供电人先行先试,建成全国中等城市的首个地方发电厂即佛山电厂,按“多家办电,一家管网”实现电力供应迅速上升。1989年10月,时任佛山市市长卢瑞华对外宣布,佛山在全省率先实现敞开供电,轰动全国。次年春节,佛山市区异彩纷呈的灯饰,吸引了广深等地市民赶来观赏,传为佳话。
从光华电气成立,到全市首次突破日总供电量一千万千瓦时大关,佛山走了77年。伴随专业镇经济的崛起,专业镇发展对电力需求以及农村百姓渴望与城市同网同价的呼声高企。农电改革成为释放农村生产力、改善百姓生活的关键环节。“人民电业为人民”,佛山电力人在上级指导下实施农电改革。1999年的第一天,佛山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当年为农民减负超11亿元。
“上世纪70年代是‘听声不见面’,80年代‘如抱琵琶半遮面’,90年代‘明明白白来照面’,现在是‘电脑视频来相见’。”佛山高明村民勋叔用这句顺口溜,描述了30年来佛山农村电气化历程。
十年腾飞 护驾佛山经济“三级跳”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新世纪之初,从天空中俯瞰佛山,处处生机勃勃,在强有力的电力保障下,佛山制造已是中国制造的重要标签。
当年的“大板车”被先进设备、高新科技运用等取代,谭师傅的工作已经被“科技武装”。改革开放让佛山崛起了一个现代化科技强网,在2000年的3月,佛山供电通过评审成为国家一流供电企业。
2002年12月29日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南方电网在这一天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佛山供电事业掀开了新篇章。同年,佛山实施新区划调整,开启了新征程。
振奋的佛电人抓住佛山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的新机遇,掀起新一轮电网建设高潮。电力先行擎起了佛山的经济奇迹。2005年,佛山全市供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而那一年佛山的生产总值增速,也达到了惊人的19.2%。
2006年到2010年的整个“十一五”期间,在严峻的缺电形势下,克服时间紧、困难多、任务重困难,创造多个项目建设速度“神话”,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54亿元,从电网设备规模来说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佛山电网。在此期间,佛山经济也连年实现“三级跳”,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00亿、4000亿、5000亿大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佛山GDP从1978年的12.9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6600亿元,翻了五百多倍,佛山的变电容量翻了40多倍,供电量翻了50多倍,电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筑梦佛山 百年再出发照亮“佛山梦”
回首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今年,佛山有电已一百年,佛山供电量于去年底首次突破500亿千瓦时,成为广东电网公司第2个、南方电网公司第4个全年供电量超500亿千瓦时的地市级供电企业。截至2012年底,佛山电网共有变电站202座,变电站数量和规模居全省第三。
一个共识是,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是招商品牌,也是区域价值和竞争力的体现。为此,佛山供电局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联动。此前,南海区政府与佛山供电签署《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电网建设合作备忘录》,到“十二五”末该区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5.2分钟,看齐上海陆家嘴。时任南海区区长区邦敏坦言,‘五个九’的高新区供电可靠率是金融区招商亮点,也是不少企业如IBM选择金融高新区的原因之一。
这是佛山供电局打造智能电网征途上跨出的一步,也是供电企业主动适应佛山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缩影。
拟于今年投产的南海一汽大众项目的配套工程,也是佛山供电主动支持产业升级的“代表作”。去年10月,一汽大众项目110千伏专用变电站投入运营,该专用变电站项目,只用了7个月就完成建设,建设周期仅为同等规模变电站的1/3。
面向未来,佛山提出“力争成为广东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城市”的目标,另一方面启动了空前规模的城市升级计划。去年底佛山市长刘悦伦表示:“三年后人们将能够见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佛山”。
在这样的“佛山梦”背后,佛山供电将一如既往照亮这座城市的征途。
加强政企联动 抓电网也是抓经济
□政企强音
多年来,佛山各级党委政府对佛山供电的发展一直予以高度关注和支持。2007年年初以及电网迎峰度夏时期,时任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专程到佛山供电慰问、调研,对供电部门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指出佛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供电保障功不可没。
2011年底,在听取佛山供电汇报时,市委书记李贻伟表示,佛山供电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保障了有序供电,提升了服务水平,加强了电网建设,增强了政企合作,为佛山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李曾强调,抓电网也是抓经济。
去年春节前夕,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悦伦来到佛山供电,慰问春节期间坚守一线岗位的员工,并高度评价该局在保障居民用电、经济发展用电上所作的努力。
标签:南方日报,通电百年,佛山传奇